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脾肾两虚兼肝郁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脾肾两虚兼肝郁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从河南省中医院筛选的64例脾肾两虚兼肝郁型DM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2例(32只眼)。对照组:采用眼科倍频Nd:YAG激光光凝仪,根据黄斑水肿的情况给予格栅样光凝或者局部光凝,光斑直径限定在50-100μm,间距约一个光斑直径,曝光时间0.1s,依据水肿的情况设定激光能量参数,光凝后以达到I-II级光斑反应为准。激光治疗后,每4周随访一次,随访12周。观察组: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六味地黄汤,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变。
  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是87.5%和62.7%,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有明显优势,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
  (2)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为93.75%,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为12.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很大优势,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视力均有提升,CMT较治疗前均下降、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提升水平、CMT下降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P<0.05);
  (5)治疗期间患者一般生命体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无药物过敏反应。
  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能有效促进脾肾两虚兼肝郁型DME患者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提升和全身伴随症状的改善,并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脾肾两虚型兼肝郁型DME安全有效的方剂。
其他文献
人类生活及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了很多的污染物。而在下雨的时候,这些污染物被雨水冲刷,从大气中带到地球表面,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雨水中的酸度过低,造成酸雨问题,雨水中的金属含量过高,则会导致金属在水环境及土壤中富集,威胁环境生态安全。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市人口众多,不但交通繁忙,而且工厂数量多。这些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富集在大气中,随着降雨降落到地表,造成潜在污染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详细地研究深圳市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RAIL(TNF re- lated apoptosisi inducing ligand)及其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探讨TRAIL在糖尿病肾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B组(DM 4周)、C组(DM 8周)、D组(DM 12周);DM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建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达到停药标准CHB患者98例,分别在基线、治疗过程中每4-12周,停药后0、12、24、36、52周检测肝功能、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和采用Abbott试剂定量检测血清HBsAg水平。根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及x2,Cox模型分析各因素与患者复发的相关性,ROC曲
[db:内容简介]
目的:  观察宣降平瘤汤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联合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中晚期肺腺癌产生的协同作用。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EGFR敏感突变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宣降平瘤汤联合厄洛替尼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药厄洛替尼治疗,观察周期为6周。记录治疗前后瘤体大小、症状积分、KPS评分、血清肿瘤标记物CEA水平的变化
学位
目的  观察“刺营祛瘀”对顽固性失眠患者脑内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脑神经递质的作用,探讨“刺营祛瘀”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物质基础。  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加拔罐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刺营祛瘀”疗法。针刺取穴选百会、四神聪、
学位
目的  观察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FIZZ1、NOTCH1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实验的第1天和第8天采用腹腔注射10%的复合OVA抗原液1mL致敏,从实验的第15天开始,雾
学位
目的  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Fa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嗜酸性粒细胞凋亡角度探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用卵蛋白对大鼠进行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对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
学位
目的:观察灼口方治疗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灼口方在理论和临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灼口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灼口方,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同时给予甲钴胺口服,每次2片,每日三次。对照组仅用甲钴胺口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4周,8周,12周后临床表现和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
目的:通过观察和评价散寒止泻方治疗小儿泄泻(风寒型)的临床疗效,并对散寒止泻方的组方及用药原则进行探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风寒型)的基础理论,为散寒止泻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本课题共收集符合中西纳入标准的小儿泄泻(风寒型)患儿72例。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散寒止泻方,对照组给予口服藿香正气颗粒,两组疗程均为5天。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