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枣猕猴桃由于果实形似枣,果面光滑,果皮可食,作为高贵档即食型果品深受市场欢迎,但其果实不耐贮运性成为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为提高软枣猕猴桃果实耐贮性,本研究以软枣猕猴桃果实为试材,进行了水杨酸、氯化钙、C102、1-MCP等不同保鲜剂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保鲜剂处理在软枣猕猴桃耐贮性影响方面具有不同的效果。通过不同保鲜剂处理对软枣猕猴桃耐贮性和果实品质影响研究得出,1mmol/L水杨酸及1μL/L1-MCP处理可有效提高果实耐贮性,其中以lμL/L1-MCP效果最佳。2.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能有效缓解果实腐烂,提高好果率,降低果实失水率,抑制果实软化进程,抑制还原糖含量上升速率,抑制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可抑制果实乙烯释放,抑制果实颜色转红的作用,其中以1.5μL/L1-MCP处理效果最佳。1-MCP处理可提高CAT酶活性、推迟SOD酶活性高峰,降低淀粉酶活性,提高PG酶活性。3.不同浓度ClO2处理均使果实好果率有所降低,高浓度ClO2处理(150mg/L)会提高果实的失水率,低浓度的ClO2处理(50mg/L)可降低果实失水率;果实硬度下降与ClO2处理浓度呈负相关;ClO2处理可以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乙烯的释放,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高,降低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导致果面提前转红。ClO2处理可推迟CAT酶活高峰,推迟SOD酶活高峰,提前PG酶活高峰,但对淀粉酶影响因浓度而异。ClO2处理不利于果实耐贮性的提高且浓度越高对果实损害越大。4.通过主成分分析软枣猕猴桃贮藏过程中果实的生理指标变化得出衡量软枣猕猴桃贮藏效果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有维生素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衡量果实贮藏效果的第二成分因子有果实硬度、CAT酶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衡量果实耐贮性的第三主成分因子有果实还原糖含量、SOD酶活性、PG酶活性、淀粉酶活性。通过构建评价模型(F=a1f1+a2f2+a3f3),F值变化可有效的反映软枣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的基本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