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钢管混凝土柱为外框架柱的框架-核心筒体系,可以充分发挥钢与混凝土材料各自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新建超高层建筑中。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暴露在阳光和环境辐射中的钢板表面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场,同时,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作用也会影响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但包括上述作用在内的非荷载作用往往在结构设计中不受重视,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讨论温度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分别作用及叠加作用对钢管混凝土柱构件和结构两个层次的影响,并结合施工监测探究减弱施工阶段温度场影响的措施。针对钢管混凝土柱构件,本文通过ASHREA晴空模型和CEB-FIP(90)预测模型分别引入温度作用和混凝土徐变作用,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构件水平变形受非均匀温度场影响,随截面增大而降低,大于900mm后趋于平缓,并随柱长的增加而快速增大。混凝土徐变引起钢管与混凝土之间出现竖向变形差,截面越大,差值越大;叠加日照非均匀温度作用,导致竖向变形差随截面增大的速率增大。对结构层次的分析,本文提出一种考虑构件尺寸效应和温度场水平方向非线性递变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施工联合截面法引入钢管混凝土柱的收缩徐变作用,并以津湾广场9号楼为背景进行模拟分析。认为构件非均匀温度场的影响仅限于局部应力,对结构整体作用较小;日照温度作用对结构水平位移的贡献约为风荷载作用的16.6%,施工期间混凝土收缩徐变放大结构竖向变形可达0.6倍。本文分析津湾广场9号楼的温度和应力监测结果,验证上述有限元分析,并认为厚涂型防火涂料使构件温度低于日最高气温6℃以上,降低局部温度应力1/2左右。通过进一步参数分析,认为结构封顶时厚涂型防火涂料施工进度达到全高的一半以上,可在设计中适当忽略温度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