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语言学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就是把语言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现象的理论思考。在人类中心主义学科中,研究语言现象的主要方法是观察人个体特征、心里情感状态的各个方面,试图找出“人和语言”及“语言和文化”问题的答案。因此,研究的重心是人-意识和语言的载体,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物质世界和自身有着一定态度的人。语言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它包括一切社会上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语言反映了情感密不可分的人类生活,因为任何人类活动都渗透了他(人类)自己的感受。人的情绪、情感、心理活动是相互矛盾的,它们反映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成语是语言的宝藏,是在语言漫长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晶。人们也经常使用形象化语言方式来来充分表达情感,或者评价一个事物或现象。成语正是这样的语言方式之一。成语给言语增添了说服力,语言色彩与表现力,它们复活了语言,让言语情感更充沛。所以,成语成了人类中心主义最高频的研究对象之一。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语言文化学背景下的情感状态成语,比较中俄情感状态成语,分析两种语言情感状态成语的个性与共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从人类中心主义角度和民族文化角度研究汉俄语中情感状态成语。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前言中讲述了选题原因,学者对这一主题已有的研究,研究的迫切性,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客体,研究任务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中把成语作为语言文化学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成语、语言、文化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阐述了成语如何反映人类情感,哪些人类的情感状态在成语中得以体现,成语中的哪些元素与人类情感及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第三章主要是中俄情感状态成语的比较。在这一章中,我们比较了两种语言中成语的情感、语义、形象、语言世界图景以及语言的外在形式。结语中包含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在文献中指出了参考书目和语料来源。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以语言文化学为背景,成语中的成语意义和成语原型具有民族文化色彩,这种民族文化色彩有助于成语情感色彩的体现。成语体现了三种人类情感状态:消极虚弱的情绪,积极亢进的情绪和其他情绪。作为一种语言单位,成语通过三种方式反映了人类的情感状态:直接显示人类情感,言语中引发接收者的情感,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汉俄情感状态成语相似的情感及全人类共有的语言世界图景。同时,两种语言的情感状态成语中也存在着差别:它们在形象、语义、民族文化、民族语言世界图景和语言形式上都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