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著名的美国女诗人玛丽·奥利弗(1935-)是一位自然爱好者,她把书写自然作为自己诗歌的中心。她又是一位细心敏感、富有洞察力、天资丰盈的诗人,通常通过对语言创造性的使用,赋予诗歌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度。同时,她经常使自己隐匿于诗歌中以彰显诗歌语言独有的强大力量。她曾说过,过多地了解作者,就会过多地伤害文本本身。因此,为了充分感受语言的独特之处,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回归语言本身,这就要求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深入探析。由于诗歌中到处充满了隐喻,对隐喻的研究必将带领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本身。对视觉隐喻的拓扑性研究是隐喻研究的新课题,它是由著名语言学家徐盛桓教授提出的。视觉隐喻,即目标域和源域都是可由视觉感知到的;拓扑性,即空间物体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的不变性。视觉隐喻的拓扑性在于源域和目标域的同胚以及共相,体现在其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本论文开篇首先对女诗人玛丽·奥利弗作一简要介绍,包括文献综述和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正文部分有三章,最后是结论。分述如下。第一章讨论视觉隐喻的拓扑性,何为视觉隐喻,其拓扑性有何表现,都将在文中详加阐释。第二章深入考察玛丽·奥利弗自然诗歌的特点,重点展示她在诗歌中运用视觉隐喻的实例。可以看出,视觉隐喻在她的诗歌成就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第三章,也是本论文的重中之重,是以玛丽·奥利弗的两首诗歌为主要对象,详细分析与论述其视觉隐喻的拓扑性。两首诗都出现了“蛇”的形象,拓扑学分析使其视觉隐喻的独特魅力呈现在读者面前。结论中说,通过这些分析与论述,本文作者将带领读者进入玛丽·奥利弗所创造的一个充满智慧与阳光的世界。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放慢速度,我们需要深深思考我们的人生。玛丽·奥利弗的诗歌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如何去更好地生活。对玛丽·奥利弗诗歌中视觉隐喻的拓扑性分析不是本论文的终点,它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从中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更诗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