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市边缘区“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研究 ——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国土空间开发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把空间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开展“三生”空间适宜性及优化路径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三生”空间指的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本研究对以往的“三生”空间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后,以城市边缘区——历城区为例,根据土地利用的主导功能对其进行三生用地分类,划定了历城区全域的“三生”空间,并利用Arc GIS软件与景观格局指数法阐明了2018年研究区现状特点,从生产、生活以及生态三个角度选取指标来构建适宜性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与空间叠置分析法,开展研究区“三生”空间的适宜性评价,最后将评价优化结果与现行的规划进行对比,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如下:(1)数量结构上,历城区“三生”空间面积占比为生产空间(40.68%)>生态空间(30.32%)>生活空间(29.01%)。空间结构上,历城区生产空间斑块破碎化程度最高,斑块形状不规则且分布不均匀,存在连通性较好的优势地类(耕地);生活空间斑块破碎程度最低,斑块形状最规则,各地类的连通性较差;生态空间的破碎程度较高,斑块形状较为规则,斑块类型丰富。(2)历城区“三生”空间最适宜区面积占比为生产空间(10.29%)>生活空间(9.75%)>生态空间(4.25%)。从空间特征来看,生产空间各适宜区的分布具有聚集特征,且层次分明;生活空间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历城区北部,大体以最适宜区为核心呈半环状分布;生态空间各适宜区的分布差异较大,最适宜区呈块状分散式分布,比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相邻分布呈条带状分布,不适宜区呈面状聚集式分布。(3)历城区大部分区域的“三生”空间适宜性比较好,但是也有部分区域需要做出空间优化调整,面积共660.46 km~2。其中,生产空间优化后总面积较优化前增加了12.92 km~2,生活空间优化后总面积较优化前增加了2.60 km~2,生态空间优化后总面积较优化前减少了15.52 km~2。
其他文献
学位
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人类社会逐渐转向信息化,各学科都以信息技术为新载体发展出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发展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系统科学理论方法也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应用向哲学社科广泛地转移。从20世纪末至今的设计学科也正借助计算机技术开拓新的领域,不断更新设计的概念与载体。然而,尽管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如今的参数化设计都从实践层面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流程的效率与质量;但设计学科对各类
科技强国,教育为先。科学教育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科学教师的创新教学。观念指导行为。科学教师自身是否拥有正确的创新观,对其创新教学行为有着影响。另外,以往对教师创新观的研究,对象较为笼统,很少对具体学科展开研究,科学教师创新观的研究几近为零。基于上述背景,确定科学教师创新观现状及其对创新教学行为的影响为本研究核心内容。本研究选取江苏省科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各地推进公共事业建设的主要融资工具,在2018年国家实施最严厉的债务管控政策背景下,各金融机构融资政策的收紧,导致融资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受阻,经营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县级融资平台公司,普遍存在着债务风险高,市场化程度低,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经营发展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需要依靠政府输血,勉强维持运营,为此也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如何进行战略转型,加速推进实体化、市场化运营,增强经营能力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从中央的顶层设计逐级贯彻落实,成为中国城市治理的核心指引,作为城市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治理,也应追求这一价值。本文聚焦于探讨贵阳市花果园社区这一超大型楼盘,在面积大、人口多等因素影响下,是如何通过居民的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状态,即社区善治的。文章首先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进行学理化解读,引入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与交往行为理论,以及在媒介传播领域较为成熟的议程设置理论,进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