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2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有五种基本的教学模式:讲授型、个别指导型、讨论学习型、探索学习型以及协作学习型。其中,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现代信息社会所需的具有合作精神的创新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在共同的目标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它是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这些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就是多个学习者在追求同一学习目标和解决同一问题的活动中,利用多样的INTERNET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彼此交流和合作的场所。 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较传统教学发生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学生是在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利用各种网上信息资源,与协作学习伙伴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与协作,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的构建待学习的知识内容。因此,协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与协作是协作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协作成员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通信(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来实现,它是在协作者之间共享信息、思想、构建知识意义的手段。此外,协作学习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共享活动、角色扮演、支持创造行为、协作感知和控制管理等机制实现成员之间的协作。 本文在阐述协作学习有关概念和相关理论,分析INTERNET上的协作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协作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一种设计策略、总体结构和实现技术。最后,指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期刊
采用的Si/SiGePMOSFET结构增加沟道内空穴的迁移率,从而提高跨导、减小PMOS管版图面积,提高芯片的集成度、降低功耗.首先在一定近似条件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SiGePMOSFET的解析模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