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A/PA66骨整合与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n-HA/PA66与骨组织界面及骨整合的体内研究目的为了评估生物活性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与骨组织的骨-材料界面结合情况和骨整合性能,同时选择了临床上常用的另一种融合器材料聚醚醚酮(PEEK)作为对比。通过动物模型体内研究探讨两种材料的骨整合性能差异。方法将n-HA/PA66和PEEK材料制备成直径6mm,长度10mm的圆柱体,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n-HA/PA66组和PEEK组。在兔的双侧股骨髁外侧构建直径6mm,长度10mm的骨缺损,将两种材料植入骨缺损中构建植入物-骨界面。在术后4周、8周、12周、24周和52周取材,进行X线、micro-CT、硬组织切片组织学、扫描电镜、EDX元素分析来观察两种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的愈合情况,并通过力学推出试验评价两种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的结合力。结果在植入后8周,X线可以观察到n-HA/PA66材料周围出现一层透光间隙,而PEEK材料周围出现一层透光带。随后n-HA/PA66周围透光间隙开始减小,到24周和52周,间隙模糊消失,而PEEK材料周围透光带稳定存在。micro-CT结果提示在植入后12周到52周,n-HA/PA66材料周围新生骨痂逐渐增多,且新生骨痂质量明显高于PEEK,骨小梁数量(Tb.N)明显高于PEEK,而骨小梁分离度(Tb.sp)明显低于PEEK(p<0.05)。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在植入后的早期(4和8周),n-HA/PA66的边缘周围有一层间隙,间隙内有新生的骨样组织。在植入后12到52周,n-HA/PA66-骨界面间隙逐渐缩小且逐渐被成熟的骨组织所替代。而PEEK材料周围有一层空隙,空隙内无明显骨组织生成。扫描电镜显示,在植入24周和52周,骨组织与n-HA/PA66接触紧密,界面之间形成了连续的矿化过渡带。而骨组织与PEEK界面可见始终有一层缝隙间隔。EDX结果提示骨组织与n-HA/PA66接触界面形成了矿化程度更高的磷灰石层,n-HA/PA66周围的骨界面钙磷比为1.51~1.59,而PEEK周围界面钙磷比为1.29~1.50,提示PEEK界面的矿化程度明显低于n-HA/PA66。术后24周和52周的力学推出试验表明,n-HA/PA66具有更好的界面结合能力,n-HA/PA66的抗推出力明显高于PEEK。结论n-HA/PA66骨整合性能好,能与骨组织结合紧密,界面结合程度高,属于部分矿化的骨性整合界面。PEEK骨整合性较差,与骨组织界面矿化程度低,未达到骨整合。第二部分:n-HA/PA66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n-HA/PA66和PEEK材料骨整合性能差异的原因,我们检测了两种材料对巨噬细胞极化和炎性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将两种材料刺激后得到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以评价n-HA/PA66和PEEK材料的体外调节免疫成骨的能力。方法我们将巨噬细胞分别接种到n-HA/PA66和PEEK材料表面共培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对巨噬细胞增殖和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在两种材料刺激作用下的M1/M2型极化作用,通过RT-PCR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在两种材料刺激条件下的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然后我们将两种材料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获得的条件培养基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通过CCK-8检测,发现n-HA/PA66和PEEK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巨噬细胞在n-HA/PA66和PEEK表面增殖能力相近。通过SEM观察,在n-HA/PA66表面有部分巨噬细胞部分表现为梭形、纺锤形,呈M2型,而PEEK表面基本呈现球形或椭圆形,属M1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n-HA/PA66组表面巨噬细胞M2表型标志物CD206高于PEEK组,而M1表型标志物CCR7低于PEEK。通过RT-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在n-HA/PA66表达较低,而M2型标志物TGF-(?)和IL-10表达较高。然后我们建立了条件培养基模型,检测了两种材料诱导的条件培养基对b 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ALP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n-HA/PA66组的染色能力最强,提示了其成骨分化能力优于PEEK材料。成骨相关基因的检测也表明n-HA/PA66组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PEEK组。结论n-HA/PA66有一定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能力,n-HA/PA66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的免疫微环境有利于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第三部分:n-HA/PA66的体内免疫调节研究目的为了评估两种材料在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我们通过SD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将n-HA/PA66和PEEK材料植入到皮下气囊,通过对气囊处皮肤组织的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来评估两种材料在体内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n-HA/PA66和PEEK材料组,在SD大鼠背部构建皮下气囊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将两组材料分别植入到气囊。在植入后的第3和7天取下带有材料气囊皮肤组织,通过皮肤组织的HE染色来观察皮下组织的炎症反应,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两种材料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情况。结果n-HA/PA66组的皮肤HE染色结果显示炎性细胞浸润较轻,免疫荧光显示以CD206为标志物的M2型巨噬细胞多于PEEK组,而PEEK组炎性细胞较多,且巨噬细胞以i NOS为标志物的M1型为主。结论PEEK材料在体内诱导的巨噬细胞以M1型表达为主,而n-HA/PA66有一定的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能力。
其他文献
背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乳腺癌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部分肿瘤存在乏血供状态,对化疗药物不敏感,进而影响化疗疗效。如何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当前临床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超声增敏疗法产生的空化效应有望解决肿瘤的乏血供状态,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目前超声增敏疗法主要应用于基础研究,关于临床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拟将超声增敏疗法
背景研究报道,HBV感染免疫耐受期孕妇阻断停药后17.2%~62%发生ALT升高,多发生在24w内[1-2]。大部分可在产后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需抗病毒治疗。处于免疫耐受期的孕妇分娩停药后ALT升高,是否发生免疫激活,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以及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如何,目前暂未发现相关研究报道。众知,免疫激活期抗病毒治疗疗效好,因此,选取的对照组为反复或持续ALT升高的孕龄期CHB初治患者。本研究重在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甲状腺功能(FT3、FT4、TSH)是否与衰弱(frailty)有关,为衰弱的干预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患者143例。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和衰弱组。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社会人口学、实验室检查、老年综合征等参数在两组间的差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9-2025)》明确提出坚持不大拆大建城中村,本文在此城市更新背景下开展对城中村改造的研究工作。笔者以深圳市南头古城为例试图探讨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改造措施,以提升空间活力和居住品质。本文从共生思想的视角出发,运用杨·盖尔的PSPL调研法对南头古城城中村的公共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并总结空间特征的基础上,从提升空间吸引力、提高步行体验、构建逗留空间、重视材料、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与此同时快速的建设也涌现出诸多问题。其中,乡村建设中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传统乡村环境危机,往往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部分乡村建设缺乏对村民的人文关怀,致使公共空间与村民实际需求产生偏差。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乡村公共空间如何通过优化和改造,适应当下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提供村民更优质的公共活动环境,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且具有较强的
本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在石英及SiO2/Si衬底上生长了 MgZnO薄膜,研究了不同Mg含量靶材、衬底温度、氧气压强以及氧气流量等对沉积的MgZnO薄膜的相组织、薄膜厚度和光学带隙的影响;并制备了高性能MgZnO薄膜型日盲紫外探测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ZnO、MgZnO薄膜作为晶种层生长了 ZnO、MgZnO纳米棒垂直阵列,研究了晶种层厚度、相组织等对纳米棒长度、面密度、直
氧化锌薄膜晶体管(ZnO-TFT)由于具有低温下大面积制备、光学透明度高、丰富、无毒、低制造成本等优点,所以在液晶显示领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ZnO材料中存在大量与氧有关的缺陷和高密度晶界,这会增加ZnO-TFT有源层与介电层界面处的缺陷态密度和电子散射,从而导致较低的饱和迁移率和电流开关比,同时也不利于器件的偏压稳定性。而氢掺杂是一种有效改良ZnO-TFT的方法,氢掺杂可以导致薄膜中氧相关缺
以福建省某危险废物焚烧与烟气净化工程为例,从危险废物的焚烧种类、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与运行效果等方面,探讨该工程的焚烧性能及烟气净化设施的处理效果。工程采用"回转窑+二燃室+SNCR脱硝+余热锅炉+急冷塔+消石灰、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湿法脱酸+湿式静电除雾+烟气再热"工艺处理。结果表明,二燃室平均温度为1 152℃,燃烧效率与焚毁去除率分别高于99.9%与99.99%,烟气停留时间为2.5s,炉渣
第一部分靶向相变型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性能及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制备一种能够在超声、光声及磁共振三种模态成像中检测心肌缺血区域的新型分子探针(IMTP-Fe3O4-PFH NPs),检测其形态,稳定性,包封率等基本理化性质,探索其体外热致相变、声致相变的条件,评估该探针的体内外生物安全性。方法:(1)采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IMTP-Fe3O4-PFH NPs。(2)油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
第一部分Mg-1Zn-1Sn-xSr合金的制备、表征检测以及抗腐蚀性能评估目的:选择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的三种人体必须营养元素Zn、Sn和Sr作为合金化元素,并采用低合金化、热挤压的加工方式制备了四种Mg-1Zn-1Sn-xSr(x=0、0.2、0.4、0.6 wt.%)合金,并检测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抗腐蚀性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ICP-OES检测所制备的镁合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