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cfje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微课早已经运用于化学教学中,但是以往微课的设计与制作集中在学科知识讲解中,而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新课标也强调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设计并制作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并运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更有利于促进课堂效果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可以更好地完善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模型。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和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微课等概念以及支撑素养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一学生微课使用情况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目前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水平中等偏低,学生对微课学习感兴趣,但没有很好地利用微课提升学习效果。基于调查结果,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急需发展,使用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在现状调查结果以及文献研究基础中,对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了分析,基于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制作原则,分别整合了对应五个维度的化学核心素养微课,设计与制作了“宏微视角认识钠单质”、“认识氯气与水反应,体会变化与守恒思想”、“探究钠与盐溶液反应,凸显模型建构”,“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过程”、“科学走进生活-补铁剂的使用”五个微课。之后,运用微课于实践,在实验班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在普通班采取普通授课模式。通过成绩分析、课堂观察、思维导图竞赛、访谈等多渠道对以素养为本的微课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成绩分析中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出现成绩明显差异;课堂观察中实验班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参与性更强;思维导图竞赛中,实验班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明显强于对照班;访谈中,实验班学生对以素养为本的微课给予较高的反馈,认为运用辅助上课能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根据以上多种渠道的结果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利用以素养为本的微课辅助教学总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促进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些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了信息传播及阅读交流方式的巨大改变。就阅读方式来说,从传统阅读到电子媒介阅读,从电脑端到手机端;就交流方式来说,从书面交流到无纸化交流,从书信演变到电子软件.阅读和交流方式多样化已经成为了如今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这一现状让一直以来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它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进行不断的融合,打造出别样的、创新的景象。“互联网+”融入教育领域,渐渐改变了教育原本的教学方式、教学思想、教学意义等,对教育领域进行了升华与变革。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让数学教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教育发展的最前沿,已慢慢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数学
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古诗词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传播特征,探寻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古诗词学习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价值、方法和实践方式。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综述,提出了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之下,快速发展中的作为学习平台的手机微信公众号所承载的学习资源向课程资
“互联网+教育”变革不断深化,人们对于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开始向“智慧”方向转变,在众多搭载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终端中,平板电脑不但具有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便捷性和安全性,无疑是实现智慧教学的有效载体。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获得最准确和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享受这位教学助手带来的智慧教学体验。平板电脑强大的软硬件优势决定了它将促使师生互动行为发生颠覆性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融合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在中职学校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尚存在线上线下课程资源设计不科学、资源内容不丰富、资源类型单一、资源获取途径繁琐、资源管理体系欠缺等问题,导致混合式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围绕如何构建适用于中职学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资源库展开研究。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应该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只有青年得到了好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才会有前途,因此,必须重视青年一代思想教育工作,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陈述性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占了高于60%,数量多,比重大,地位高;且陈述性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但课堂教学质量却让人担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质的关键。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了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建立师生对分有效的交互式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空间。论文借助“对分易”教学平台,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课堂教学中,利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
隐写算法研究领域中,大多数学者更多地关心数字图像隐写中发送和接收的阶段,即关心如何加强载密信息的不可感知能力,但忽略了载密图像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真对接收方能否正确提取秘密信息产生的影响。而接收方能否在发生失真变换下正确提取出秘密信息,是由载密图像的健壮性决定的。在隐写分析领域,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在准确率方面普遍比“特征提取+分类器”的传统方法的准确率高,但神经网络的方法严重依赖输入图像的尺寸
中职学校教学注重教学的过程性,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C程序设计》更加注重教与学的过程性。《C程序设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上机练习。传统的编程题评分算法采取的评分依据只有运行结果,这样的评分算法忽略了编程题的过程性,评分结果要么为零要么为满分。由于传统的编程题评分算法中评分结果的两极性降低了编程题得分率,中职学校未将上机考试作为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方式而是采取纸质考试作为考试方式。《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学生创新素养缺失的挑战,探索合适的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从“看客”到“创客”转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3D打印技术所想即所得的优势为学生带来创新的无限可能,将其作为开展创新教育的载体,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更好的发展。本课题将创客教育的理念与3D打印技术结合,立足于中职学校的内外情景,对3D打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