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探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是有关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合理区分问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是化探数据处理的目的。 地球化学背景面的起伏变化一般比较复杂,基于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通常将地球化学背景面当做平面(传统数据处理、分形数据处理)、连续的曲面(数据滤波)或边界突变的不连续曲面(按地质体确定背景)。 攀西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省(川滇地球化学省),其铂族元素成矿潜力已得到许多地质专家的公认。由于攀西地区的地质演化特别复杂,不同时代的地层与岩浆岩,其铂族元素背景变化极大。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在“以铂找铂”思路指导下,运用四种数据处理方法,对研究区的铂族化探数据进行了专项处理与比较研究,筛选了铂族元素异常。 传统化探数据处理以(平均值+1.65×样本方差)作为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域与本研究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基本吻合。 在分形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对铂族元素含量与其对应面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出铂族元素的异常界限值。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铂族元素异常主要出现在峨眉山玄武岩和基性岩分布区。 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地质背景的高低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异常成片分布的弊病,强化了低背景地质体的异常。 提出“按地质体分别确定异常”的研究思路,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其具体实施是本文的主要特色。本方法对研究区的地层以系、岩浆岩以基性岩等大类为单位,分别确定其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结果表明,该种方法有效克服了地质因素对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所圈定的异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上述四种方法的对比研究表明,“按地质体分别确定异常”的方法适合本研究区的实际条件,所选出的18个Ⅱ类异常对研究区的铂族元素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