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和赤霉素对解除牡丹花芽休眠影响的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花卉,誉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深受人们喜爱。但是,牡丹自然花期较短,且花期集中于4月中下旬,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赏花的愿望。如何采取人为措施使其根据人们意愿在一年内其它季节开花,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如期盛开,已成为人们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牡丹反季节促成栽培开花必须提前解除休眠,顺利解除牡丹的休眠,是进行下一个生长发育循环经历的重要阶段。因此,开展牡丹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动态和休眠解除机理的研究是反季节催花的关键。在催花实践中人们往往加施外源激素来辅助解除休眠,但究其机理还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在催花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鸟龙捧盛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以及加施外源激素1000mg/LGA3后牡丹形态和花芽内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从生理生化角度说明了加施外源激素辅助解除花芽体眠的作用。结果如下:   1.一定量的低温是解除牡丹休眠的有效途径,低温对牡丹解除休眠具有质的作用,不经过低温或低温不足则不能够彻底解除休眠,移入温室后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够开花。   2.低温解除休眠期间,随着低温的累积,花芽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休眠解除前达最大值,淀粉含量在休眠解除前呈现与可溶性糖相反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说明碳素营养物质对催花过程中牡丹花芽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为牡丹催花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低温解除牡丹休眠期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花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休眠初期较低,随着低温的累积逐渐上升,休眠解除时达最大值然后下降,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是牡丹解除休眠进程的一个衡量指标;激素物质在牡丹催花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花芽中GA3与ZR含量的上升、ABA含量的下降均与休眠的解除密切相关,而IAA对花芽的发育无明显的作用。GA3与ZR是植株休眠解除的促进类激素因子,而ABA是休眠解除的抑制类激素因子。激素物质对花芽解除休眠的作用可能取决于激素类物质之间的平衡。   3.感受不同低温的牡丹植株移入温室花芽再加施1000mg/LGA3,对没有感受低温或感受低温不足的植株来说,促进了淀粉向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向可溶性蛋白的转化,为植株的生长提供能量;花芽内GA3的含量在加施外源GA3后有了显著提高,而ZR、IAA及ABA的含量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对于低温感受充足的植株,虽然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效果不显著。
其他文献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目前生物防治和水果保鲜中研究最多的一种有益微生物。为了探索枯草芽孢杆菌对广西重要的药食两用水果——荔枝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其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也是当前很多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情感教育对情感特征比较突出的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鲜明的情感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充满丰富的情感,只有通过情感教育的形式来使学生真正的学会自我调控,才能最终向着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