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高温超导电性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规超导体的新奇物性及其机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研究的前沿问题。在本论文中,利用分子束外延(MBE)、氩离子刻蚀退火(IBA)和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谱(STM/STS)等技术,我们在原子尺度系统研究了β-Bi2Pd拓扑超导体、铋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和多种铜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和超导机理。拓扑超导体是一种新奇的量子态,体态因非平庸配对能隙完全打开,边界态则是无能隙的马约拉纳(Majorana)费米子。在SrTiO3(001)衬底上,我们利用MBE技术成功制备了缺陷浓度和尺寸可控的β-Bi2Pd超导薄膜。原位的STS研究发现,β-Bi2Pd具有双能隙结构,分别来源于它的体带和拓扑表面态。拓扑表面态的超导能隙的出现意味着它具有二维拓扑超导特性。通过外加磁场,我们在磁通中心观察到了明显的零偏压电导峰,它不随偏离磁通中心的距离而发生劈裂行为,符合Majorana零能态的特性。我们还发现拓扑表面态的超导和传统超导体不同,即使远离磁通中心,其超导能隙不能恢复到零磁场值,这进一步证实了β-Bi2Pd表面拓扑超导的性质。最后,我们还验证了拓扑表面超导能隙和Majorana零能态不受非磁性本征缺陷影响,证实了它们受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的特征。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自1986年发现以来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材料晶体结构的复杂性,其超导配对机制仍然不清楚。在本论文中,通过自上而下的IBA技术,我们首次制备出了组成铋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Bi2Sr2CaCu2O8+δ(Bi-2212)和Bi2Sr2CuO6+δ(Bi-2201)的各个原子层,并利用STM/STS研究了每一原子层的性质。我们发现,赝能隙是掺杂氧化物即电荷库层的本身属性,而与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没有关系。且与高温超导有关的超导能隙只存在于CuO2面。通过两个材料的对比研究,我们还澄清了最优掺杂Bi-2212比Bi-2201超导转变温度更高的物理机制。除此外,我们利用自下而上的氧化物MBE技术在SrTiO3(001)衬底上探索了多种铜氧化物(例如CuO、CaCuxOy、CaCuxOy、LaCuxOy)的生长,并通过原位的STM/STS对这些铜氧化物薄膜进行了系统的形貌和电子性质表征,为进一步研究它们可能的超导电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基于单机的图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潜在的可扩展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规模图处理面临着数据局部性差、访存计算比高、数据高度不规则等问题。由于图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这些问题在单机上基于外存的场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一些基础的图算法在大规模图数据集上较难做到高效率地实现;另一方面,提供通用接口的图处理系统往往存在I/O效率不高、收敛速度较慢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典型的图遍历算法B
近年来,电阻开关效应(Resistive switching effect)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电阻开关效应的电阻型随机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RRAM)被认为是未来非易失存储器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它具有存储密度高、读写速度快、制作成本低、功耗低并可与CMOS工艺兼容等一系列优点。对电阻开关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在应用中更好的设计器件及提高性能
材料中的磁电输运现象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物理,而且在信息存储、磁传感器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本论文中,我们以主流半导体硅为平台,研究了半导体非线性输运性质对磁电输运现象的增强效应,并利用这种增强效应设计了新型磁逻辑器件。本文首先研究了硅基二极管增强磁电阻现象的机理。我们采用二端电阻网络和四端电阻网络建立模型,分别对一维和二维结构的磁电阻器件进行分析。发现了实验中电阻态转变是
测量和检测BGP动态中的异常事件是网络测量的热门话题。此类研究工作对于域间路由故障避免、预测、检测和恢复,网络管理和配置优化,协议设计、评估和改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绝大部分现有BGP异常测量工作基于所有观测点路由动态数据的聚合,例如总路由更新数量、总被更新IP前缀数量等;忽略了不同观测点数据的差别。然而根据BGP协议的特性,单个观测点处看到的BGP动态可能是高度本地化的。因此基于聚合后的数据来设
云计算作为新兴的计算模式,支持云资源的按需付费及云服务的弹性伸缩,使得全球云市场迅速扩张。随着物联网及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在网络边缘部署云资源来提高用户访问云服务时的用户体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以大数据的思想来优化云资源部署,提高用户访问云服务时的用户体验,降低云服务的部署成本,实现云服务的“提速降价”。为了实现云资源的高效部署,云服务提供商一方面需要在大规模场景下实
淡水原生生物和藻类生存在相对低渗的环境中。为了应对从外界环境顺着渗透差流入细胞胞浆的多余水分,很多原生生物体内进化出伸缩泡用以调节渗透。伸缩泡可周期性地收集胞浆中多余的液体,并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将多余液体排出体外。目前伸缩泡收集水分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伸缩泡内的渗透势高于细胞胞浆,形成的渗透势差可驱动水分从胞浆流入伸缩泡,然而对于维持伸缩泡内较高渗透势的物质仍存在争议。钾离子在生物体内广泛
PHF6(Plant Homeodomain Finger Protein 6)的发现源于对“伯-福-莱”三氏综合症(BFLS)的研究,其中PHF6的突变是引起BFLS疾病的原因。之后的研究发现有些BFLS病人同时患上了T细胞白血病,并且在非BFLS白血病患者中也发现了PHF6的基因突变,这些研究表明PHF6基因的突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另外有研究指出在T细胞白血病中很多编码核糖体蛋白的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带自由表面的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组的粘性消失问题,分别考虑带或者不带表面张力两种情形。经过精细的估计,我们证明了带自由表面的Navier-Stokes方程组的速度只有弱的边界层,而对于不同的条件,存在强的或者弱的旋量层。当Navier-Stokes初始旋量和Euler初始旋量的差的极限不为零,或者Euler应力张量与自由表面的法向量的积在自由表面上的水平投影
生物物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将物理学中的许多原理和方法引入生命科学,以描述从分子生物学到系统生物学的各个层次的生命现象;而生物学中物质结构与功能的揭示也受助于物理学在技术手段上的进步.因此,生物物理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本文以不同的计算方法为手段,研究了生物物理学中的两个前沿问题:一个是与生物系统中定向输运与力的产生紧密相关的布朗马达定向运动问题,另一个则是关于如何分析高通量测序数
正系统是指当初始条件非负时,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都被约束为非负的动态系统.这种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实际过程的建模,如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和通信.由于实际控制系统的性能或多或少会受到未建模动态、参数摄动、外源干扰、测量误差等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控制系统鲁棒性研究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针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Sontag等学者提出了输入状态稳定性(Input-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