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退税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出口货物而采取的一项税收措施,其主要途径是将出口企业报关出口的商品在一国境内生产加工、销售流转过程中已经缴纳给国家的税款退还给企业,降低国内产品流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这样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是相对公平的,从而提高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拉动出口创汇。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探索最初可追溯到1950年,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到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不断变化,国家已先后进行了6次出口退税管理制度的改革,先后17次对退税率进行调整,显示了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当前,我国外贸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外贸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及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外贸服务措施越来越多,监管也相对越来越宽松。然而,出口货物退税率却一直保持在较高位置,出口骗税呈现出高发态势。为此,出口退税工作既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也充满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出口退税管理,提高出口骗税防范能力,开创进出口税收管理工作新格局,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本文从税务管理和出口企业服务角度对当前出口退税管理情况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我国出口退税管理现状,结合作者本人工作实际情况,以滨州市国税局出口退税管理工作为分析案例,从出口企业现状、商品行业类型、退税办理情况等方面,总结管理成效,分析管理漏洞,在此实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剖析我国出口退税管理机制、服务质效、风险防控、信息化应用、人力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如何有效推进征退税一体化衔接、建立健全出口退税管理机制、防范出口骗税、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人才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出口退税管理水平、服务效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