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匹配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rir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首先,本文就我国的婚姻匹配以及婚姻满意度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接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就婚姻匹配对不同性别婚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该影响在不同户籍性质和出生年代人群中的异质性进行分析。之后,本文采用KHB方法,探索婚姻匹配是否通过夫妻家庭内部权力地位和夫妻思想观念差异的中介作用对婚姻满意度产生影响。最后,就婚姻匹配对婚姻满意度相关变量的影响进行延伸讨论,对于主要研究结论进行补充。首先,在描述性分析部分,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夫妻般配的婚姻仍是当今最为主要的婚配方式,女性高攀式的婚姻匹配也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赋性特征在婚姻匹配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反映个体发展潜质的自致性特征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婚姻满意度,我国不同性别、户籍和出生年代人群的婚姻满意度均较高,但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的婚姻满意度高于女性,城镇户籍人口的婚姻满意度高于农村户籍人口,在不同出生年代内婚姻满意度水平呈现U型变化特征。其次,在回归模型部分,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夫妻受教育程度匹配对不同性别的婚姻满意度有明显的影响。婚姻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方往往婚姻满意度较低。但是,夫妻受教育程度匹配并不通过夫妻家庭内部权力地位对婚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夫妻双方思想观念的差异对婚姻满意度产生影响;第二,夫妻户籍性质匹配和家庭背景匹配状况不会对婚姻满意度产生影响,但是会对于经济贡献满意度以及家务贡献满意度产生影响。女性户籍性质和家庭背景高攀,妻子对于丈夫的经济贡献和家务贡献满意度较低,女性户籍性质下嫁,妻子对于丈夫的经济贡献和家务贡献满意度较高。女性家庭背景下嫁,丈夫对于妻子的家务贡献满意度也比较高;第三,婚姻匹配对不同性别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在不同的户籍性质和出生年代人群中有一定异质性;第四,婚姻匹配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结论与婚姻匹配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相关变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文献
近年来,“17+1”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正把中国与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中国有着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保加利亚,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新举措不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保加利亚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丰富的森林、农业资源,完整的教育体系等优势,与中国在经贸、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加强交流和合作。双方贸易和投资较以往显著提高,直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合作为两国带来了众多现实利益,惠及普通民众。
在这个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许多课程依托免费开放的学习平台,由线下“搬到”线上,开展在线教学。如今,只要人们会使用计算机或智能移动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免费、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线学习在智能时代正在变成一种新的常态。但是,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在“低监督”状态下的学习自主性不足。与此同时,有许多研究指出,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促使在线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信息时代,计算机
学位
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设思政理论课教育。实现此类课程的螺旋性上升,关键就要解决好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衔接贯通问题。可见,做好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是增强学生高中学习适应性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本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会议中开始提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窗口岗位是政府履行其办事服务职能的主要岗位,代表着政府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作为社区基层的公共服务人员,城市社区窗口工作人员不仅被要求业务精通,还要承受着来自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情绪劳动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让窗口工作人员高效地自我情绪调节;如何让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合理地管理工作人员的情绪劳动
类比思想是众多数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把类比推理作为一种推理方式,即合情推理引入到教材中,关于类比思想的教学又存在着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翻阅了很多资料文献后,本人发现关于乌鲁木齐地区类比思想的渗透调查基本没有,因此本篇论文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梳理并分析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可以渗透类比思想的知识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类比思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社群逐渐代替科层组织成为其交往的更重要形式。在集体构建与共同维护秩序自发的网络社群时,学生日益呈现出较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等鲜明特质,愈发追求个人多样需求、个性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学生的社群化交往需要与高度组织化的科层管理之间存在冲突,使得当前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问题提出能力是学生创造性的重要体现,在我国创造性人才战略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已写入了中学物理课标中。教师是影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职前教师是未来教师的储备力量,物理职前教师的问题提出能力关系着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有效评价我国物理职前教师的问题提出能力?二是我国物理职前教师问题提出能力情况如何?三是他们对待问题提出的观点和困难是什么?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学习机制是教材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本领域尚无从学习心理学成果系统阐述物理教材编写有效性的研究。本文拟依据学习心理学理论,结合物理学习机制,对物理教材编写有效性的标准进行研究。理论工作主要有:1、依据学习心理学理论,提出分途径、分环节的物理教材编写有效性的基本标准:符合学生的学习机制要求。具体包括:(1)在结论获得部分,应满足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机制的要求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概念理解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问题之一。思维导图以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物理概念组织结构。本研究以思维导图作为主要研究工具,旨在建立一套可应用于物理教学评价中的思维导图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得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于量子和经典概念的组织结构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如下: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