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矿资源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能源支柱。随着煤田浅层的煤炭消耗殆尽,煤矿的开采不断向地层深部进军。由此,众多煤矿出现了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采空区,这些采空区大部分是孤立的、不连续的,而且存在着积水,大大增加了探测的难度,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对于这些复杂采空区,寻求切实有效的勘探方法以及合理的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鉴于煤系地层中常存在的复杂采空区情况,论文通过物理模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资源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能源支柱。随着煤田浅层的煤炭消耗殆尽,煤矿的开采不断向地层深部进军。由此,众多煤矿出现了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采空区,这些采空区大部分是孤立的、不连续的,而且存在着积水,大大增加了探测的难度,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对于这些复杂采空区,寻求切实有效的勘探方法以及合理的地球物理资料解释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鉴于煤系地层中常存在的复杂采空区情况,论文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单层采空区、相邻采空区及双层采空区在不同条件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为煤矿采空区的精细探测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物理模拟:(1)低阻采空区的电磁响应程度要高于高阻采空区,而且多测道曲线分别表现为“单峰”,“单凹”型,两种采空区的电磁响应均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小;(2)瞬变电磁法对不同种类的相邻采空区的分辨能力各不一样。在水平分辨上,相邻低阻采空区>相邻高阻采空区>相邻高低阻采空区。相邻低阻采空区的分辨距离15 cm~20 cm,即1.5倍埋深~2倍埋深之间;相邻高阻采空区的分辨距离20~25 cm,即2倍埋深~2.5倍埋深之间;相邻高低阻采空区为25~30 cm,即2.5倍埋深~3倍埋深之间;(3)在一定层间距下,瞬变电磁法可以区分双层高低阻采空区,纵向分辨距离为15 cm,即0.75倍的上层采空区埋深,难以分辨出不同层间距的各类双层采空区。电磁响应值大小有一定的区别,双层低阻采空区>双层低高阻采空区>双层高低阻采空区>双层高阻采空区;数值模拟:(1)瞬变电磁法对低阻采空区的探测要灵敏于高阻采空区,埋深的增加会降低各自的电磁响应值,围岩电阻率与异常体阻值差异越大,异常体的响应越明显。对于低阻采空区,较小的线框对应较低的电磁响应值,但是低阻响应会更加明显一点。相对于无覆盖层,低阻覆盖层的存在会增大电磁响应值,但是低阻覆盖层越厚,电阻率越低,其下层的低阻体响应会越弱,影响探测;(2)对于相邻采空区,数值模拟也得出:瞬变电磁法对相邻低阻采空区水平分辨能力最强(75 m~100 m,即1.5倍埋深~2倍埋深),相邻高阻采空区次之(100 m~125 m,即2倍埋深~2.5倍埋深),相邻高低阻采空区最弱(125 m~150 m,即2.5倍埋深~3倍埋深)。对于相邻低阻采空区,低阻覆盖层除了会使得电磁响应值增大外,低阻覆盖层越厚,电阻率越低,越难以分辨该类采空区;(3)瞬变电磁法可以分辨一定层间距(75 m,即0.75倍上层采空区埋深)的双层高低组采空区,难以分别其他双层采空区。对于双层高低组采空区,我们进一步进行了研究,线框的变小以及围岩电阻率的降低有利于该类采空区的探测;低阻覆盖层厚度的增加以及电阻率的降低会大大屏蔽下层的采空区的探测。数值模拟和对应物理模型模拟的结论是一致的。野外试验对部分双层采空区进行了验证,得知:瞬变电磁法难以分辨出双层低阻采空区和双层高阻采空区,但在一定层间距下能够分辨出双层高低阻采空区。与我们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选煤厂原煤入选量逐年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浮选尾煤的排出,尾煤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形成粉尘污染空气,矿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渗透作用危害水土,还会形成地质灾害等环境危害。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选煤厂生产剩余的尾煤的综合治理及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近几年来倍受众多学者关注的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胶凝材料——地质聚合物,经研究证明可以用于高效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本
本文对平朔9号气煤(PS9)、屯兰2号焦煤(TL2)、长治3号贫煤(CZ3)的聚集态结构和热解行为进行分析,探讨热解行为与聚集态结构的关系。利用X射线衍射(XRD)从聚集态尺度上对煤样中芳香层片间距离d002、堆砌高度Lc、延展度La和堆砌层数Nave等微晶结构参数进行表征;利用拉曼光谱(Raman)对煤样的有序性进行分析;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煤样的聚集态结构进行系统的观察,
对于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动力灾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岩石破坏规律的研究一直是许多学者长期所研究的课题。现今,声发射监测技术作为无损监测的一种方式,利用该技术对岩样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已成为研究岩石破坏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该技术进行监测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岩石声发射实验的定位精度,这样才能建立声发射与岩石破坏之间的正确关系。而以往声发射定位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一般采用加载力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存在实
“中国智造”的提出,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多数煤矿企业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为了顺应时代进步的需要,煤矿企业还需从多维度入手,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选煤厂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承担着洗选的工作,选煤厂实现智能化生产对于整个煤矿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煤泥水处理作为整个洗选流程中重要的一步,关系洗选循环水的质量,影响选煤厂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浓缩是当前煤泥水处理的主流方式,浓缩过程
浮选是煤泥降灰提质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国低阶煤储量丰富,但是其表面含氧量高,表面孔隙大,常规捕收剂煤油(轻柴油)与水不互溶,难在矿浆中分散,在煤粒表面铺展困难且易进入煤中孔隙,使得在浮选过程中不仅药耗过大且其捕收性和选择性都不理想,因此低阶煤被认为是一种难浮煤泥,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能源经济供给意义重大。论文对五种含氧量不同的煤泥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粒度分析、XRD测试以及XPS测试,确定煤
温度梯度引发的岩石热破裂在地热开采的井筒建造、储层改造、长期地热提取等各个过程中广泛存在。干热岩钻井过程中由于循环泥浆的使用,井筒围岩急剧冷却,力学性能劣化,造成井壁坍塌、失稳;人工热储建造过程中,高温花岗岩体经低温介质的急剧冷却作用产生热冲击破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发生改变;长期地热提取过程中,储层岩体裂隙(循环通道)表面受低温水的冷却作用会有新的微裂纹产生,增大储层的渗流和换热能力,提高采热能
煤矿绿色开采中迎采动工作面留小煤柱掘巷可有效解决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局面,但迎采动掘巷受动压影响,巷道变形极其严重,而现有的围岩控制技术不能较好的解决此问题,这严重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生产。迎采动工作面切顶卸压留小煤柱护巷技术,对解决这一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预裂爆破切顶方法可有效削弱采空区侧形成的悬臂岩梁及基本顶弧形关键块等传力结构的应力传递路径,并使矸石及时充填采空区对上覆顶板形成
己有研究表明,井下留设煤柱长期受覆岩影响,会发生蠕变变形,导致煤柱失稳,由于采空水的存在,使得煤柱内部形成孔隙水压,会进一步影响煤柱蠕变变形。目前为止,针对含水煤岩蠕变特性的试验,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建立的含水煤岩蠕变本构模型,可以准确的描述煤岩含水率对其蠕变特性的影响,这为不同孔隙率及孔隙水压条件下煤岩体蠕变特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以往成果主要针对煤体在温度、轴压与围岩影响下蠕变特性研究
沿空留巷技术在矿业工程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巷旁支护混凝土充填体因不能够与上覆岩层形成有效的协调让压等结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变形能力等优点,可作为理想的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充填材料。本文以C40普通混凝土配比为基础,选取矿物掺和料粉煤灰、韧性较高且有良好缓冲性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常用来提高混凝土延性的钢纤维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改性,并按照混凝土力学
我国铝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国。与国外铝土矿相比,我国铝土矿具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铝硅比较低,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原料的铝硅比,满足拜尔法生产工艺条件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以十二胺、季铵盐类及其混合药剂为捕收剂对一水硬铝石和脉石矿物、混合矿和实际矿物的浮选试验研究,并采用吸附量测定、Zeta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进行了浮选药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