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改进,各类肝脏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治疗手段。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各种肝移植及需要临时断流的肝手术不可避免的。虽然肝脏手术不断改进并配合各种术前处理,但肝脏失功依然是大部分肝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人原位肝移植病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决定因素,可占到早期移植失败的10%,同时也提高了急慢性排斥的风险。由于供肝短缺,边缘性肝脏和活体部分肝脏成为拓展供肝的主要途径,而这类肝脏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较差。通过外部干预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可扩大供肝来源,还可提高肝移植等肝脏手术的成功几率。在肝移植术后,为保证血管吻合口通畅,肝供血稳定,常规使用活血化淤、抗凝、改善微血管循环类药物。丹参是这类药中最常使用药之一。丹酚酸A (C26H22O10)是丹参中提取的主要水溶性有效活性成分,研究表明丹酚酸A有很强的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增生、抗血小板、抗血栓功能。丹酚酸A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面已有较系统的研究,深入研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为肝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ELLISA、流式细胞技术、免役组化、real-time PCR等方法,研究丹酚酸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重点分析丹酚酸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本研究显示,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NO含量及iNOS表达明显降低,导致肝脏微循环紊乱;粒细胞表面CDllb/CD18、内皮细胞表面ICAM-1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介导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反应,引起肝脏炎症反应损伤;肝细胞Bcl-2mRNA/Bax mRNA比值降低,促进肝细胞凋亡。丹酚酸A处理不仅可提高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NO含量及iNOS表达,同时可抑制粒细胞表面CD11b/CD18、内皮细胞表面ICAM-1蛋白水平的表达,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另一方面,丹酚酸A处理后肝细胞Bcl-2mRNA/Bax mRNA比值升高,Caspase3表达降低,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研究结论丹酚酸A能有效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黏附分子表达,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有关。丹酚酸A在1mg/kg-10mg/kg剂量对肝脏保护作用有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