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本科生恋爱消费的社会学分析——以吉林大学为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社会逐步呈现出消费主义的特征,并逐步向消费社会转型和过渡。在中国迅速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等携带着它们的精神内核——消费主义渗透到高校校园内,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的消费主体之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的消费模式,其中恋爱消费是大学生群体日常消费之一,大学生的恋爱消费是其恋爱观和消费观的综合反映,这不仅仅是其个人的事情,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也是对当今社会问题的一种‘折射’。因此本研究选取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恋爱消费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以有关消费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进行研究和探讨。首先本研究做了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在消费主义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恋爱消费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的特征。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这两种研究方法对此基本假设进行检验论证,通过研究和论证找出支持或不支持这个假设的论据,并在检验过程中考察分析可能出现的现实问题和应当具有的理论意义。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对恋爱消费主义倾向这个概念操作化,笔者在借鉴以往的消费社会学研究和高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设计了六个恋爱消费主义倾向指标:(1)恋爱之后,有关恋爱的消费明显增加;(2)恋爱中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3)恋爱中,更注重形式上的浪漫(4)恋爱过程中的消费明显受到广告的影响;(5)恋爱的过节综合症;(6)恋爱消费中,更注重眼前的享乐而非长远的实际打算。通过对吉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的实证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今的高校大学生确实存在着恋爱消费主义倾向。接着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高校大学生恋爱消费主义倾向的因素。从定量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的家庭城乡所在地、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这三个因素与恋爱消费主义倾向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笔者又从认同、文化、社会关系、面子和传媒等五个角度对高校大学生恋爱消费主义倾向进行了具体分析。由于当前大学生恋爱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这种消费主义倾向,因而导致了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着种种误区,如:注重形式上的浪漫导致恋爱消费支出过高;恋爱消费结构不平衡,忽略共同发展;面子意识导致攀比现象,不顾自身的实际状况等等。因此我们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这种恋爱消费主义倾向,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必要的婚恋教育,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念;开展积极的消费教育,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只有对高校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才能使其恋爱消费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