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加大,而土地资源作为城市中其他资源的基础,承载着城市发展所必备的一切。城市土地供应有行政划拨、协议出让、招标、拍卖、挂牌这五种方式。本文主要以城市土地供应为前提,特别是经营性土地的供应,进入了以市场价格为核心的土地资源配置阶段,此时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交易规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乌鲁木齐市作为西部的特大城市从90年代就开始了少量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至今,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在乌鲁木齐市已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道路,2002年以后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的出让数量迅速增加,土地市场日益活跃。论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从土地的结构配置效应、土地经济效应及土地公平配置效应方面,选取17个评价指标构建乌鲁木齐市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乌鲁木齐市2006-2010年土地供应配置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其土地供应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为乌鲁木齐市土地供应提出因地制宜合理的土地供应的对策及建议,进一步规范城市土地供应,实现合理的城市用地规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0年土地供应配置有显著提高,无论是在经济效应方面,土地结构配置和公平效应方面都是向可持续供应的方向发展,这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土地供应配置情况比较相符。其中,结构配置比较合理,从土地数量配置和土地空间配置的指标来看,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说明乌鲁木齐市对土地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开始向城市外延进行扩张。经济效益较低,由于受到地域和其他不可抵抗因素的影响,在经济指标上表现出较低情况。地均GDP增长、人均GDP增长、吸引外资率、工业总产值增加每年都有小幅度的增长,但过于缓慢,尤其是在2009年分别有所降低,最终影响了经济效应。公平配置上虽达到较为合理的程度,但仍低于经济配置效应,这表明效率优先就会有失公平。在社会公平评价指标中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面积基本上达到了国家标准,同时人均交通面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内地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