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电池中吸光层与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i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可溶液加工,低成本,光电特性优异等优点,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目前小面积(<1cm2)器件的认证效率已经超过25%,未来有望实现商业化。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吸光层是实现高效稳定器件的关键。通常钙钛矿前驱体中含有化学活性基团,如有机胺等,因此探究钙钛矿与下层功能层之间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界面调控来制备高质量钙钛矿薄膜是进一步提高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在本论文中,以反式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钙钛矿薄膜与下层高分子空穴传输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器件性能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具体如下:
  1、揭示钙钛矿前驱体对处于氧化态的空穴传输层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的还原作用,并探究其对器件开路电压的影响。首先发现利用甲胺气体后处理法制备的正式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良好,但制备的基于PEDOT:PSS空穴传输层的反式结构器件性能很差。研究发现,甲胺气体处理钙钛矿薄膜过程中还原了下层PEDOT:PSS,造成功函数和电导率降低,影响了空穴的提取和传输。进一步研究发现碘化甲胺MAI以及钙钛矿前驱体都能一定程度上还原PEDOT:PSS空穴传输层,造成吸光层和空穴传输层之间的能垒变大,解释了基于PEDOT:PSS空穴传输层的反式结构器件的开路电压普遍偏低的原因。
  2、采用中性的高分子(如P3HT,PTB7和PTB7-Th)作为空穴传输层取代PEDOT:PSS,通过简单的空气等离子体处理,降低表面接触角,利用反溶剂法制备了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由于这些高分子在钙钛矿制备过程中不会被还原,因此器件的开路电压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基于PEDOT:PSS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电池器件相比,开路电压由0.88V提高到了1.00V以上。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因此由参比器件的13%提高到了17%。同时,由于中性高分子空穴传输层疏水性较强,器件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3、利用胶体的沉降平衡原理解释了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中垂直方向上相分布产生的原因,同时揭示了下层功能层对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中相分布的影响。在玻璃基底上制备的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中存在明显的相分布,而在酸性PEDOT:PSS上制备的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中相分布被抑制。研究发现相分布的抑制主要是由于酸性的PSS破坏前驱体溶液胶体特性。基于此,通过4-溴重氮苯四氟硼酸盐分子修饰PEDOT:PSS薄膜表面(BrB-PEDOT:PSS),将酸性的PSS基团变为共价键结合的溴苯基团,因此诱导了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中相分布的产生。基于BrB-PEDOT:PSS空穴传输层制备的准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从1.01V提高到1.11V,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几乎不变,因此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13.74%,为当时同类器件中最高值。通过瞬态吸收光谱发现,相分布的出现有利于激子的分离和载流子的传输,同时通过SCLC,C-V,EL等测试发现,薄膜中缺陷态密度减少,复合减少,因此器件的能量损失减少。此外,由于BrB-PEDOT:PSS薄膜疏水性更强,因此器件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高功率单模掺镱光纤激光器凭借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结构紧凑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和军事国防等领域。随着输出功率不断攀升,非线性效应(NLE)和模式不稳定(TMI)效应成为制约其功率提升的最主要因素。采用基于模式控制技术的大模场掺镱光纤可从根本上实现NLE和TMI效应的同时抑制,然而目前国内高性能的掺镱光纤仍然主要依赖进口,特殊结构的大模场掺镱光纤更是因军事敏感被国外禁运。本文围绕基于模式控制技术的大模场掺镱光纤,从优化光纤制备技术入手,以自建高功率光纤激光测试平台为基础,验证各模式控制技术对激光器N
近几十年来,二维和三维的超分辨光场和光诱导磁化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在光存储、粒子操纵、超分辨成像、全光磁记录和荧光成像等各个领域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进一步扩展这些超分辨场应用的关键就是使其达到极端的尺寸并且在尺寸、自旋和偏振等方面实现可调节。本文从Richards-Wolf矢量衍射理论出发,通过选取入射矢量光和聚焦系统,实现了对聚焦光场和光诱导磁场在各方面的调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本文用球面镜产生了纵横比在2000以上的光诱导磁场。对于球面镜这种大像差聚焦系统,不同径
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是一种光学非线性效应,在窄带光学滤波、分布式传感、微波光子学、激光器制造、快慢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增益谱特性如增益峰个数、增益大小、频带宽度和偏振稳定性等直接影响上述应用系统的性能。本论文针对集总式窄带光学滤波和分布式温度应变传感两个应用领域围绕光纤中SBS增益谱操控方法展开了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了SBS效应的物理过程,基于声模与光模的本征值方程和SBS效应的耦合振幅方程组,分析了影响声
生化生理传感器在医疗诊断、健康监测、病原追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对人体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光纤传感器因其体积小、灵敏度高、复用能力强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广为人知,并在过去十年中被广泛用于生化生理传感。微纳光纤是一种直径在几百纳米到十几微米之间的光纤波导,相比普通光纤具有更大比例的倏逝场,可通过倏逝场与外界环境直接相互作用。这种独特的优势使微纳光纤成为进行生化物质检测和生理参数监测的优良平台。
  本论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针对人体中葡萄糖、大肠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
随着5G通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迅猛发展,基于SOI平台片上光互连作为一种更有前途和吸引力的技术用来缓解通信瓶颈、满足日益增长通信容量的需求,并且由于其大传输容量、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硅基集成模分复用技术使我们能够利用单载波多个空间模式为独立的信道来传输数据信息,为解决单一波分复用带宽不足的严峻问题提供了新的极具吸引力和有效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波导硅多模器件尺寸较大,严重限制了单片高密度集成模分复用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逆设计方法由于可以在亚波长尺度上灵活地折射率剪裁和超强的光
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和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光纤传送网的数据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研究新型超大容量信息传输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光纤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受限于非线性香农效应,传统单模光纤的通信容量已经逼近其极限,光信号在波长、偏振、时间等方面的复用潜能已被充分挖掘,光信号空间维度作为最后一个可复用维度,空分复用技术一致被认为是满足未来光纤通信容量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论文面向空分复用光纤的偏振保持特性开展研究,重点探索熊猫型椭圆芯保偏少模光纤设计制备及性能
光在纳米结构中的散射与传输现象广泛存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长期以来人们都对此非常感兴趣。该领域不仅与众多学科密切相关,比如宇宙学、气象学、海洋学、光纤通信等,同时也不断地涌现出新的见解和重要的应用,比如光镊、光捕获、各向异性或双各向异性波导等。
  在对光散射的分析中,多极子理论是用来描述电磁场分布的重要工具。但是以往的研究仅仅关注于强辐射方向上的电场强度、偏振、对称性等性质,忽略了辐射暗点上的拓扑性质,在拓扑理论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无疑是令人意外的。而且新的拓扑性质在基本工具中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理论和应
宽谱中红外激光光源在红外显微光谱学、环境监测、医疗诊断以及超短脉冲产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围绕如何拓展同步泵浦光学参量振荡器(SPOPO)输出中红外激光的瞬时光谱带宽来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在SPOPO中通过配置多通道运转和腔内光谱合束,实现宽谱中红外激光输出的技术方案。通过在SPOPO中加入空间色散元件以及多个反射镜,实现了单个谐振腔中多个不同波长通道的同时、独立地工作,以及各通道的腔内光谱合束;在单路泵浦、单块非线性晶体的
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机械柔性好等优点,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电子传输层是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提取、传输电子的任务,直接影响着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目前,在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已经成功开发出多种电子传输层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有机小分子以及有机聚合物等,它们在电子传输性能与制备工艺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但是不同的器件结构(如柔性器件)和界面环境对于电子传输层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为了实现高效柔性钙钛矿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仍需要开发可低温加工、机械柔性好的电子层材料
光纤网络是现代化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层出不穷的光纤窃听事件和飞速发展的窃听技术,已经严重威胁了光纤通信的安全,光纤通信的信息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传统加密算法的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性受到挑战,光纤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光纤物理层防护技术通过光学器件的物理特性和超快光学信号处理方法,可以在物理层上实现光信号的信息安全,解决传统加密算法面临的挑战,是实现安全光纤通信系统的有效方法。然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通信速率已从单通道10Gb/s向100Gb/s甚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