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樱花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L)樱亚属(Subgenus cerasus),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木本花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樱亚属的系统分类地位及范围在应用上存在一定异议。本研究采用大属体系即把樱花类植物分类到李属樱亚属中。越来越多分类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矮生樱亚属(Microcerasus)不归属樱亚属。近年来,樱花在城乡园林绿化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引进栽培的品种超过50种,但品种分类体系尚处于研究初期,容易对品种鉴定造成困难,应用上产生混淆。传统上,依据樱花的形态学特征如萼筒、花冠、树形等对品种进行鉴别和分类存在着诸多争议和存疑。通过分子技术的佐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樱花品种分类体系,可为樱花品种的鉴定和分类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现有主要樱花品种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及亲缘关系探讨,以期为品种鉴定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本研究筛选出的14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和重复性较好的引物,除了AM2939(2)、DY6449(9)、BPPCT005(15)、BPPCT014(16)、BPPCT034(19)、BPPCT041(22)6对引物为中度多态性引物外,其余均为高度多态性引物,均可作为樱亚属种间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分子标记。(2)采用14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于栽培和野生种89个个体的SSR分析。两个种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409;Shannon多态性指数平均为1.493;观测杂合度(Ho)为0.054-0.912,平均为0.498;期望杂合度(He)为0.356-0.900,平均为0.650,栽培种相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通过分子遗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6%的遗传变异发生在居群间,84%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说明樱花类植物遗传背景相对单一,没有复杂的谱系分化。(3)对采自国内10个著名樱花观赏点的89份樱花类植物探讨品种的亲缘关系,发现除了上海市顾村公园的serAlr-SG3和西安植物园的serKan-XZ6,西安交通大学的sp11-XJ1和杭州太子湾公园的serAlp-HT1以及上海市顾村公园的KanPra-SG10和上海植物园的speYae-SZ16亲缘关系较近外,其余品种间亲缘关系均较远。(4)本研究把樱花类植物大致分为3类无性系繁育群:29个个体由单一基因组成遗传学和形态学上都不相同的类型A;有21个个体(类型B)具有相似或邻近相同的形态特性,但基因型存在明显差异;由2种或多种具有相同基因型组成的但有明显差异的11个个体(类型C)。类型C中的Prunus serrulata‘Albo-rosea’和Prunus serrulata‘Grandiflora’主要是由于芽的突变体导致它们的形态特征出现差异。(5)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NJ图,本研究共确定3个未知品种的归属。即西安青龙寺中的个体SP4-XQ1和SP4-XQ2是关山樱,上海植物园的KanAta-WX16品种可确定为大寒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