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瓷莲花尊最早于1948年在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发现,五十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武昌和南京又发现数件。这种全身以莲花为主要装饰、肩部以下至足部以大片仰覆莲瓣装饰、颈部常以弦纹分层并贴塑图案的精美瓷器,发现之初就有学者称之为“莲花尊”。尽管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些论著中有将这种器物称为“壶”的情况,但随着七八十年代此类器物更多地被发现,“青瓷莲花尊”逐渐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本文以青瓷莲花尊为研究对象,绪论部分包括青瓷莲花尊的发现情况、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梳理青瓷莲花尊的发现,见于考古发掘报告或调查报告的青瓷莲花尊较少,未见报告发表的莲花尊,笔者结合各图录、期刊中的文物介绍短文、各学者的研究和调查情况进行比较,对出土地点、数量和对应图片进行了整理和校正。一些具有南北朝特征,但流散在海外或由私人收藏,出土情况不明的莲花尊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第一章详细阐述17件南北朝时期的莲花尊、包括少量隋初器物的器形、规格、质地、纹饰和出土情况。接着对17件南北朝及隋初莲花尊进行年代学分析,根据个别出土墓葬的纪年,出土墓葬的其他随葬品,及莲花尊的特点,分析了 17件莲花尊的时间早晚顺序,将它们分成A-E五类。第二章由北朝出土青瓷的产地问题引入,之前普遍认为北方青瓷烧造开始于北魏晚期,封氏墓群出土莲花尊则一直被视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近年出现不少不同观点,其中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北朝青瓷可能产自南方,二是有些“青瓷”其实是釉陶器。南朝时期非常流行以莲瓣装饰青瓷,东魏北齐出土的器物也有类似特点。笔者梳理了南北朝出土南方产莲瓣纹青瓷器,以及北朝出土莲瓣纹装饰青瓷器和釉陶器,通过分析莲瓣纹装饰在南北朝青瓷器及釉陶器上出现的早晚,可见南北朝之间的瓷器文化交流。北朝出土大部分青瓷器是南方所产,从莲花纹装饰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北方产青瓷本身就不多,有莲瓣纹装饰的更是稀少而不精。北朝釉陶器有大量使用莲花纹的情况,往往装饰繁缛,且有不少模仿岳州窑意味的器物。青瓷莲花尊正是在流行莲瓣装饰瓷器的背景下出现的,根据南北朝莲瓣纹青瓷器和釉陶器的生产情况,可以推测淄博和庄墓和斛律撤墓的莲花尊是北方青瓷或釉陶产品,其他莲花尊是南方所产,且很可能与岳州窑有关。南朝莲瓣纹青瓷器从东晋晚期开始出现,这很可能与建康莲花纹瓦当出现的时间相当,南北朝莲花纹瓦当单瓣与复瓣的不同传统与影响,似乎也在莲花尊上得到了体现。且莲花尊提供了莲花纹瓦当之外的,另一个南朝与百济文化交流的载体。第三章对青瓷莲花尊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试探。莲花尊满布莲花,器形高大,结合南北朝佛教兴盛的背景,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礼器,却鲜有深刻的论述。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尚无法确认莲花尊作为佛教专用礼器的作用,一是在同时期流行的佛教用具中未见此种尊形器;二是前文推测的可能生产莲花尊的岳州窑尚未见大量南北朝佛教器物生产的证据;三是从有限的莲花尊出土墓葬墓主信息来看,未见直接的墓主礼佛的可能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莲花尊包含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因素,笔者分析了莲花、忍冬、宝相花、飞天、兽面、龙等纹饰,它们或明显受到佛教的影响,或继承汉魏以来本土文化因素,或性质无法确认,因此它们未必完全与佛教有关。莲花尊整体装饰层层分布,尤其是颈部以弦纹分隔,分成二至四个部分分层贴塑圆形图案,与南朝墓层层堆砌不同的画像砖有异曲同工之妙,莲花尊使用的纹样也都能在砖画上找到对应。融入了佛教因素、道教因素和传统神仙信仰的墓室画像空间,为理解莲花尊的佛教因素带来启发。另外,南朝墓葬有在甬道和墓室内对称布置盘口壶的现象,如果何家大湾M193出土莲花尊的位置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很可能是代替了盘口壶在墓内祭祀空间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病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多奈哌齐为抗AD的代表药物,且中药复方与多奈哌齐联用,可以提高多奈哌齐抗AD的治疗效果,减轻其毒副作用,但其中抗AD的基础中药复方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而网络药理学等方法为此提供了可能的研究路径。目的:探讨与多奈哌齐联合使用的基础中药复方治疗AD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第
镁系合金因其轻质、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结构性能优异以及易于回收等众多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金属结构材料。然而,镁合金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腐蚀的特点
本研究以牛乳腺上皮细胞系(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 line,MAC-T)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乳房链球菌0140J(Strepttococcus uberi s0140J,S.uberis 0140J)与MAC-T共孵育模
土地荒漠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其迅速发展和严重危害,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究动态预测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的防治意义重大。本文以精河县为研究靶区,以1990年、2000年和2016年三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相关图件和统计资料为辅助数据。依据驱动因子的选取和设置,构建ANN-CA模型,在对模型校正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以2016
认识和确定通过重离子碰撞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是当前中高能核物理实验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Drell-Yan过程产生的末态轻子对不与原子核介质发生相互作用,这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经,太阳能作为新能源中较为理想的一种,已成为能源利用领域中的热点,其主要的利用形式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能够保证光伏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输出的功率最大化,是从系统控制层面出发实现提高光伏系统发电量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围绕着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问题展开,以均匀
遥感技术作为当前的前沿技术,其获取作物信息相对容易且广泛,获取方法多样、时效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作物长势监测、产量估测等方面。本文分析了目前作物生长遥感监测数据源、遥感和农业数据的耦合效果、建模方法、影响遥感精度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对问题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作物遥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2020年基于环境星(HJ-CCD)影像的江苏小麦遥感监测应用为例
目的:分析、验证中药联合西医常规化疗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术后Ⅲ期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作用;探讨初诊中医证型及中药开始服用时间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以便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Ⅲ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更具体的参考帮助。方法:通过回顾性同期队列研究,将475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组,通过Kaplan-Meier单因素筛选出影响
学位
目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由多因素、多基因改变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基因调控和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仍然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