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8124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道直(1897-1975),江苏江宁人,20世纪中国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他以丰硕的学术贡献,影响着中国教育学的建设进程。常道直的教育思想在比较教育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了教育行政、社会教育、师范教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围绕常道直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思想展开,系统呈现其学术化、专业化、合理化的教育行政思想,为现实的教育行政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以常道直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行政著作《增订教育行政大纲》《教育制度改进论》《教育行政》和相关文章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充分关注他在教育行政方面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索,开展系统深入地研究。对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探究和阐明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形成过程。首先阐述教育思潮对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影响,展开分析了平民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潮与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关联性。第二部分以常道直的教育行政实践为主线,对相关著作、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特征。第二章呈现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体系,提出了以学术化、专业化、合理化为核心的教育行政思想。教育行政学术化起源于对教育行政独立的思考,构建以审议、执行、视导三部门为核心的教育行政体制,充分展现学术化特征;教育行政专业化由教育专业化思想延伸而出,要求限定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资格,健全教育行政人事制度;教育行政合理化思想旨在以理性的态度提出解决教育行政中诸多弊病,提出了学制合理化、教育经费合理化、教育立法合理化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第三章结合教育行政的现实情况,阐述由常道直教育行政理论引发的一些思考。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启示我们,教育行政要和学术发展相互促进,建设学术化的教育行政生态;健全教育行政人事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教育行政的专业化;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同时还要借鉴常道直为教育行政研究提供的思路,以问题解决为教育行政研究的导向,对外国经验进行理性的本土化研究,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势力压迫,军阀割据混战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处于崩溃与破产的边缘。为挽救农村危机,社会各界纷纷在农村开展合作运动,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以下简称华洋义赈会)是这一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的先行者。华洋义赈会成立于1921年冬,由北京国际统一救灾总会与各地的华洋义赈团合并改组而成,成立之初在河北省农村试办信用合作社。1932年,应国民政府的要求,华洋义赈会在察哈尔、湖北
幼儿社会化包括社会认知和亲社会行为两大密切相关的领域。其中,社会观点采择作为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认知的核心和具体体现,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改善同伴关系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共情则是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父母共情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现实情况,旨在探讨父母共情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之间关系,明确父母共情对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影响,从而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和父母的教养提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按照社会标准或者自身的意愿,对自身的行为,认知活动,以及情绪等进行控制管理的能力。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生活和学习上面临诸多挑战,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表明,低自我控制水平的个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外化问题,其中包括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不被社会规范所许可的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伤害形式。无论是攻击者还
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后,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观念再次走入中国父母的心里,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生育二孩。二孩的出生使第一个孩子由“独生子女”转变为“长子女”,家庭资源分配也随之发生剧变。近年来,有关长子女同胞关系失和的适应性问题愈发普遍,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在长子女的社会关系中,同胞关系与同伴关系是长子女重要的平辈社会关系,同胞关系因其亲缘性与持久性伴随长子女的一生。同伴关系作为长子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但现实中人们对教育却免不了担忧与焦虑。当今,教育焦虑愈演愈烈,已经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性焦虑。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焦虑?随着教育焦虑越发严重,人们对其原因探索也更为广泛和深入。如有将教育焦虑归因于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和对校外培训的管控措施,但都成效甚微。另外,普遍还归因于家长的不合理期待、教育资源的不均与优质
攻击倾向直接影响攻击行为的产生和扩展,进而可能对自身、他人及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产生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状态(认知、情绪、人格)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自尊作为人格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人们的言行举止会因他人存在而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自尊这一内部因素和他人在场外部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攻击倾向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
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策划和准备。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作出关键的判断和选择。多元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随着新高考的改革,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逐渐被“3+1+2”的形式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如何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等来进行未来的生涯规划其意义重大。如果学生了
学习自控力指学习者依据既定目标,对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调节,克服对学习有消极影响的行为,最终将学习活动保持特定范围内的能力。学习幸福感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包括认知和情感两部分。学生学习自控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学习成绩的提升,有利于产生学业幸福感。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对石家庄市56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学习自控力和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有效的知识衍生方式——记忆整合(或者称为知识整合),即是指个体将在不同时间、情景中获得的分离但相关的知识片段进行联系形成新信息的过程。查明个体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对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综合国内研究发现鲜有学者考察小学低年级儿童记忆整合的发展,国外证据指出学龄前的6岁儿童是能够稳固进行记忆整合的最小群体,且发现此阶段儿童记忆整合的发生是对需求的响应,到7岁以后儿童
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自21世纪初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石家庄市所有县(市、区)均已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近年来,石家庄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学区管理制改革、名校集团化办学、“全面改薄”项目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扩充优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