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AR的全球大气模式CAM3分析了有云大气条件下黑碳气溶胶在大气顶和地表的直接辐射强迫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讨论了云对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以及全球黑碳气溶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得到了以下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在气溶胶排放、地表反照率和太阳天顶角的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黑碳气溶胶在大气顶和地表的直接辐射强迫的分布范围和强度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大气顶,春季辐射强迫的分布范围最广,但夏季全球平均辐射强迫值最大;冬季的分布范围和全球平均辐射强迫都是最小的。在地表,夏季和秋季辐射强迫分布范围较广,全球平均强迫值也大;冬季两者均为最小。在有云条件下,黑碳气溶胶在大气顶产生正的直接辐射强迫,全球年平均强迫值为+0.33 W/m~2;在地表产生负的直接辐射强迫,全球年平均强迫值为-0.56 W/m~2。在晴空条件下,黑碳气溶胶在大气顶和地表的全球年平均辐射强迫值分别为+0.21 W/m~2和-0.71 W/m~2云的存在对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大气顶的正辐射强迫增加,使地表的负辐射强迫减小。黑碳气溶胶导致夏季中国北方30°N~45°N之间区域降水明显增加;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除了海南和广西的部分城市外,降水明显减少。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黑碳气溶胶并没有引起中国夏季近50年来经常发生的南涝北旱的现象。南亚是一个黑碳气溶胶排放的高值区,且其位于青藏高原这个特殊地形的南边,该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影响与青藏高原地形相互作用,必将对大气环流和亚洲夏季风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晚春时期,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对流层中低层大气,造成孟加拉湾及沿岸地区雨季的提前,可能导致印度夏季风提前爆发。夏季,被加热的大气沿青藏高原南坡爬升,在高空形成一个稳定的加热层。高空的持续加热,引起局地的深对流活动,使得印度洋和南亚大陆之间产生一个北升南降的经圈环流,导致印度洋洋面上的向北运动加强,从而使印度夏季风的强度增大。但是,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通过影响表面气压、垂直运动、降水和风场等减弱了东亚夏季风,且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西伸,使我国梅雨带位置向东北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