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关系与创造性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是人类丰富生活的保证,也是个人保持独特性所不可或缺的。所以古往今来创造性都为人们所孜孜追求。创造性的价值并不一定体现在社会的承认和赞扬之中,对于个人来说,只要是能够让生活更加自由和鲜活的创造性都应该被关注。而身心关系问题也是数个世纪以来各个领域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们都试图揭开的谜团。在西方以及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对待“身”以及“心”的观点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多有争论的。西方思想多将身心分离讨论,甚至厌弃身体或将身体视为自我之外的“物体”,但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呼吁对身体的回归。中国传统思想却从不把身心问题视为一个特殊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始终把身心默认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但是虽然关于创造性以及身心的论述都非常常见,可对于创造性与身心之间的关系却并没有一本著作给予专门的讨论。所以本文就对西方哲学、心理学以及中国古典思想中相应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加入了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期对这个问题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创造性和更加鲜活的生活,人就必须对自己的身心经验同样的开放。只有“用心”以及“修身”并重,才能保证创造性源泉的丰富和不竭。
其他文献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LO),以其内部极强的学习力和持续的更新能力保证了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21世纪管理的新方向,在国内外各界已经形成燎原之势。当前,组织学
胡适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他将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治学经验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开风气之先的教学思想。胡适的教学理念受杜威的
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许多研究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进行了研究,并肯定了课程资源在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作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核心,其内涵和外
教师的个人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大量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核心变量之一,是
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残疾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而随班就读作为特殊学生在职业院校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在全纳教育的大背景下备受关注的问题。肢体
社会的发展对公众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人们除了接受正规教育之外,迫切需要通过各种媒体来实现终身学习。电视媒体以其覆盖面广、经济实
篮球是中国球迷喜闻乐见的一个运动项目,也是综合性报纸体育报道的一个重要来源。羊城晚报是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报纸之一,其体育新闻报道整体水平在同城乃至国内的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