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昼夜节律,研究惯常睡眠-觉醒模式(sleep-wake pattern)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昼夜时间的影响,增加对脑卒中病理生理的了解,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经MRI/CT证实的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并采用清晨-夜晚量表(MEQ)对患者近4周睡眠-觉醒模式进行评估,将患者划分为清晨型(MEQ≥59分)、中间型(41<MEQ<59)、夜晚型(MEQ≤41分)。比较患者惯常睡眠-觉醒模式与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1、共入选急性脑卒中患者358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2例(87.2%),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12.8%)。根据睡眠-觉醒模式划分为清晨型201例(56.1%),中间型88例(24.6%),夜晚型69例(19.3%)。急性脑卒中24小时内发病高峰为04:00-11:59(49.4%),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为04:00-11:59(50.3%),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为08:00-11:59(28.3%)及16:00-19:59(26.1%)。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清晨型181例(58.0%),发病高峰为04:00-11:59(P<0.05),夜晚型53例(17.0%),发病高峰为12:00-19:59(P<0.05),中间型78例(25.0%),发病高峰为08:00-15:59(P>0.05);清晨型发病中位时间为8时,中间型为12时,夜晚型为17时,三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清晨型患者多于觉醒后6小时之内发病(P<0.05),夜晚型患者多于觉醒后6-12小时之内发病(P<0.05)。3、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清晨型20例(43.5%),发病高峰为06:00-11:59(P<0.05),夜晚型16例(34.8%),发病高峰为12:00-23:59(P<0.05),中间型10例(21.7%),发病高峰为06:00-17:59(P>0.05);清晨型发病中位时间为9时,中间型为13.5时,夜晚型为17时,三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清晨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比例明显高于中间型与夜晚型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的发病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惯常睡眠-觉醒模式可以影响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清晨型睡眠-觉醒模式者患脑卒中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最高。清晨-夜晚量表(MEQ)可作为筛查和评估脑卒中可能发生或再发高危时间段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