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师自主、有理有据解读文本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是看家本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活动,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分析解读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教师首先就得将文本解读好。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实现语文文本教育价值的基本保障,它决定了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其实,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应该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建国初,语文文本解读趋于政治教化取向,新时期,语文文本解读转变为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形式主义教育,新世纪,语文新课改提出要尊重学生的自由个性和独特价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文本解读走向人文素养取向。实际上,不管哪个时期,我国语文文本解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标准化,模式化的现象,教师不能自主地、有理有据地解读文本,依赖教学参考书等辅助资料,解读结果没有充分的依据做支撑。这对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学生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影响。语文教师缺乏独立自主、有理有据解读文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的指导。通过进行原因分析,我们发现,要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缺乏自主性、根据性这一问题,当务之急是应该探讨出一套自主、有理有理解读文本的系统思想和切实可行的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所以,对语文教师自主,有理有据解读文本的具体操作机制的探讨,是本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笔者以古今中外不同的文本解读理论为指导,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一线教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专家学者的解读案例等为基础,结合长期以来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缺乏自主性、根据性这一问题,探讨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可能路径:首先,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要树立“一主四辅”文本解读观,就是指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要以“文本”为中心,以作者、读者(教师,学生)、编者、时代为辅助,五者共同参与,相互补充,以此形成对文本的准确合理的解读。在组成文本的诸要素中,文本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文本的意义只能由文本自身说了算,所以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须以“文本”为中心。作者是文本的创造者,读者是文本的接受者,编者赋予了文本特殊的教育教学价值,时代不断使文本意义丰富,所以这些因素对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语文教师应明确教学文本的内在构成机制:文本由言、象、意这三个要素,以及内容、形式、效果这三个层次组成。再次,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应具有“边界”意识:文本边界,学科边界,学生边界。另外,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应遵循整体感知——局部分析——还原综合这三个步骤,这个过程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多次循环。最后,具体的解读方法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进行陌生化阅读;明确文本文体;深入咀嚼文本语言;分析文本潜在矛盾;以合理想象填补文本空白;关注文本语境;把握文本结构;在比较中解读;联系四意(作者、学生、编者、时代);以心会文本。总之,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脱离教参教辅,自主,有理有据地解读非常重要,而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师自主、有理有据解读文本的思想和方法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实践报告将日本语言学研究者以培养日语教师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作为口译模拟实践素材。众所周知,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不可或缺,而翻译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交流效果,因此需要作为文化和交流桥梁的口译人员能做到正确应对。从口译角度来看,教育领域的学术讲座不同于经济、文化、旅游等其他领域,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它仍是一个规范性不足、研究资料较少但又具备强烈实效性的领域。本实践报告结合中日两国语言的特点,并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要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①这不仅明确指出了修改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也提出了学生要学会修改自己作文,学会与同学互评作文的能力要求,以此共同促进写作能力的进步,学会合作与分享,获取新见闻,收获新
本文立足于立法论的研究,以对刑法分则细密化现象的观察作为研究起点。在观察立场的选择上本文批判了实质立场的实质性、局限性和价值性,确立了纯粹形式的观察立场。对于观察的对象——刑法分则细密化现象,罪的细密化和刑的细密化密切相关,不必割裂开来,因此本文主要把握罪的细密化即可。在把握罪的细密化的方向上,明确刑法分则细密化的核心是构成要件的细密化。通过对我国刑法分则的细密化进行梳理,在横向维度上和德、日刑法
家国情怀素养是专家学者基于历史学科特质和历史教育本质的认识和要求上提炼而出历史学科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和价值关怀。家国情怀素养在基础教育领域具有较广的普适性,是不论初中、高中历史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具有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等特点,其中涉及的单个历史人物多达169位,文艺作品约104件,历史文物超过123件。通过梳理历史人物故事、解读文艺作品、实证历史文物,可以从中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写作教学效果不佳,—提到作文,学生们一不愿意写,二没内容写,三不会写。教师呢?—害怕教,二没法教,于是不去教。①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进行情感表达与他人进行对话沟通?荣维东提出了“写作即特定语境中的语篇建构”@的交际语境写作概念。本研究以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为指导,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旨在研究交际语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不断地练习写作,且不说实际教学中是否能完成课标上的规定作文数量,单就质量成效而言,不尽人意。在这个时候,针对这个好似无法攻破的“碉堡”,一些语文教学专家和—线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进行用时少、更为基础性的片段作文写作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了。本文结合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部分进行片段作文教学研究,主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相信对于学生写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新兴的阅读理念,一经提出,许多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都投入到了群文阅读的实践之中。群文阅读更加侧重于通过阅读实践实现思维方式的变更,在增加学生阅读量、培养多种阅读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等方面体现出了优越性。但是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关于群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对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的研究较少。基于这一研究现状,笔者通过调查目前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短期强化培训项目与长期进修项目相比,具有教学时间短、操练密集、效率高等特点。随着短期强化培训模式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愿意选择参加这样的项目来华学习汉语。比较有名的项目如:普林斯顿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设的“普北班”(PIB),哈佛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合办的哈佛北京书院(HBA)、哥伦比亚大学与清华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的暑期项目(CIB),以及由美国国务院资助的“关键语言奖学
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实现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让他们具备系统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地运用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根据“IN”结合理论和前人长久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也证实语文
在写作中,素材是不可忽视的写作要素。作文写什么,怎么写,都要依靠素材的积累来实现。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挖掘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素材是写作的基础,材料的丰富与否影响着写作内容的充实度与新颖度,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同时,学生素材积累与挖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目的及意义,并对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与挖掘做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