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快速推进,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这种粗放型、数量型和速度型的破坏式发展方式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正在积极探索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此同时,企业也试图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提高生态环境约束和社会道德考量来应对环境问题,尤其是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经济增长、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可持续发展挑战,这三种挑战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绩效的三重底线。为迎接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政府相继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实施相关的规制,这些政策规制能否发挥预期作用?其中,2015年正式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于立法理念、执法力度与手段、民众参与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被企业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要求一切企业都有承担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和义务。环境规制立法层面上的增强,是否会缓解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是否以牺牲企业经济社会绩效发展作为代价?环境规制过程中是否会影响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发展呢?这些问题均需要得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检验。首先,阐述企业基础资源观和可持续绩效、环境规制与波特假说相关理论,梳理基于新环保法的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与企业可持续绩效的研究进展。学术界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可持续绩效的研究,多集中于环境规制对企业单个绩效的影响来解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鲜有考虑可持续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因此,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可持续绩效受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三个维度的影响。其次,已有研究关于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多从时空视角的波特假说出发,主要集中于研究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技术创新与可持续约束条件及其绩效关系的研究比较匮乏。因此,相对于时空视角的波特假说维度,本文考虑到供应链作为企业运营的主要环境和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单元,从供应链集成度视角研究波特假说的组织关系维度,探究环境规制作用于企业可持续绩效的机制。并且进一步结合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提出环境规制与企业可持续绩效相关关系假设、环境规制作用于企业可持续绩效的中介机制关系假设。再次,实证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事件为准自然实验基础,利用2012-2017年制造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绩效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环境规制下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影响因素,探究技术创新和供应链集成度在环境规制与可持续绩效关系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整体上环境规制与企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但和环境绩效正相关。企业面对环境规制压力,经济效益会呈现出低效率状态,给企业的社会绩效带来损失,但能抑制企业污水污染物的排放并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这些影响过程具有稳健性,整个影响机制受到技术创新、供应链集成度的中介作用。在组织边界关系视角下,供应链集成度拓展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可持续绩效影响的维度,是波特假说时空维度的重要补充。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第一,相关部门在调整和适应环境规制的过程中,企业不是单一的被规制对象,整个供应链的主体都应参与到规制的适应过程中来,供应链关系是环境规制需要协调的新关系。第二,企业在环境规制中可以基于技术创新和供应链集成提升竞争力,环境规制促进企业抱团,提升企业供应链集成度和技术创新,供应链的主体合作创新是企业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有效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