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互联网近年来的普及程度逐年提高,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呈现一种激增的增长态势,互联网的信息资讯的丰富和交换便捷等特点,使得网络上的信息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公众在互联网上了解社会和表达意见,同时希望能影响社会,成为社会公众为社会发展建言的一个有效分子。在这样的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互联网作为公众主要信息源的角色越来越凸显,也显示出作为第四媒体的巨大舆论能量。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民众对现实生活的意见和情绪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态势,而同时公众对于周围发生的事件以及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情绪和意见也主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得到释放。胡锦涛也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社会舆情是和谐社会的晴雨表,社会舆情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我们党建设和谐社会的态度和意见。”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和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需要一个和谐的网络舆情环境,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科技,政治,人文等方方面面,通过网络舆情监测的研究可以了解民众对党和政府各类社会政策的直接反映。本文对我国网络舆情监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同时对网络舆情监测的工具,即舆情监测的产品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析。舆情是公众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的情绪、意见和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的监测对于更好的指导社会优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也在网络舆情监测的道路上不断的开拓、摸索,进行了多方面的有效尝试,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说,网络水军、网络公关等人为操作使得网络舆情的真实度影响了网络舆情监测公信力,政府及相关社会监管部门网络舆情监测不力,再加上由于网络传播因素多,突发状况多,加大了网络舆情监测的难度等。这些问题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当前国情下催生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发展舆情监测,使其良性、规范的发展,以对社会发展的引导起到正面的作用,笔者根据对文献的研读和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舆情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建立长效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引导网民自我教育,合理引导网络舆情等相应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