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城市在上世纪中期出现了郊区化蔓延、城市中心衰落的“逆城市化”现象,70年代在以公共交通发展为核心的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下,城市中心复兴发展,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发展格局走向高效集约、全面融合。今天,高层建筑综合、集约、群组、巨构、嵌入、融合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日益凸出,成为亚太地区密集化发展中的普遍趋势,这一现象的研究面临理念、方法的调整,且具有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的典型意义。中国城市发展正面临高度密集化与都市区蔓延的双重挑战,西安是中国二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刚刚起步,正处在城市空间整体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具有多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架构了独特的城市发展平台。本文基于这样的城市发展认识背景与西安城市发展现实,针对建筑与城市研究学科的藩篱提出了城市高层综合体的概念,将其纳入城市建筑的类型研究框架中,探讨城市高层综合体在城市总体构架、中观尺度城市空间、微观建设地段设计三个层面的作用与潜力,并落位于西安展开具体研究。首先,论文基于城市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梳理高层建筑发展演化现象与趋势,梳理了城市高层综合体的概念,指出城市高层综合体在规划、开发这两个现代城市发展重要环节中均超越了建筑单体的意义范畴,参与了城市重构的进程,应站在技术性、现代性、城市性三个递进层面来理解其类型含义。通过大型城市高层综合体建筑实现城市密度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紧凑城市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初步构建了城市高层综合体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次,论文指出西安目前正处在都市外溢、内部重构的城市转型关键期,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城市建筑体构架、情态和谐的发展理念梳理城市发展格局,针对其中轴线、历史核心区、大遗址地段、新的增长极等西安特色城市空间,比较国内外相关实例,分析了城市高层综合体的发展可能与潜力。紧扣西安大规模轨道交通开始起步的发展机遇,扩大城市建设研究的观察尺度与设计单元尺度,定位西安城市高层综合体的发展机遇与具体作用。第三、引入GIS数据平台工具,参考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包含5大类、12小类、24项的影响因子体系,对西安城市高层综合体的布局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区分了西安城市高层综合体建设重点控制地段、鼓励发展地段、限制建设地段和灵活可控的白色地段。第四,总结基于西安城市特点的城市高层综合体的发展策略与设计方法,并根据前述研究结果对西安典型、重点、特色城市地段的城市高层综合体建设进行了示范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