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混溶合金液滴体系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ayxgfl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液滴广泛存在于各种先进金属加工制造过程中,如难混溶合金制备、精密焊接与喷射成形、选区激光熔化或烧蚀加工、等离子金属雾化制粉等。掌握液滴表面张力基础数据及其随曲率、温度以及合金浓度变化的物理规律是优化和调控这些重要过程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我国先进金属加工制造领域的发展进步。由于实验直接测量液滴表面张力较为困难,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发展“计算机实验”测量技术以及精准预测液滴表面张力的热力学理论。然而,已有的计算研究多关注模型物质体系的液滴/气泡体系,很少涉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合金液滴体系;目前最先进的液滴形态热力学理论仅在刚性液滴模型体系中得到验证,未能在实际液滴体系中获得检验。本论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的平衡态液滴模拟技术,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难混溶铝-铅合金(轴承合金)液滴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计算该液滴体系一系列重要热力学量及其随液滴尺寸、温度的高精度变化规律。实现了形态热力学理论在实际金属液滴体系的有效性验证,以及难混溶铝铅合金液滴表面张力的精准预测。并获得了形态热力学理论中刚度系数临界行为的定量认识。具体的工作包括:1.针对液-液界面液滴体系,发展了一套模拟-表征分析-计算一体化研究方法。其中应用了球坐标系及柱坐标系下的Irving-Kirkwood局域压强张量算法。利用这套方法,我们系统计算了不同温度和半径的铝、铅液滴(柱)的密度、浓度、压强、应力的径向分布函数。获得了液滴(柱)内合金互溶度、内压等热力学量随温度和半径的变化关系。液滴内的铝铅互溶度低于块体相图所预言的互溶度,偏差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液滴(柱)半径的减小而增大。2.高精度地计算了不同温度和半径液滴与液柱体系的铝铅液-液界面的表面张力的曲率依赖关系。我们发现铝液滴(柱)的表面张力随半径增大而增大,而铅液滴(柱)的表面张力随着半径增大而减小。这种变化趋势起源于铝、铅原子的尺寸不匹配以及其在界面弯曲情况下的堆积方式。同一套参数下,形态热力学理论能够同时完美描述液滴和液柱的表面张力计算结果,高可信度地验证了其在具有毛细波涨落的金属液滴体系中的有效性和普适性。通过使用形态热力学理论拟合计算结果,我们进一步提取出先前鲜有报道的弯曲刚度和高斯曲率刚度数值,及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液-液界面弯曲刚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发现在温度达到1300K左右,界面弯曲刚度由正值变为负值,对应着液滴系统稳定性发生转变,由低温的稳定状态变为高温的非稳状态。液-液界面的高斯曲率刚度在所有温度下均为负值,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弯曲刚度和高斯曲率刚度数值与符号可用经典弹性膜理论来类比解释,但温度变化规律尚缺少统计物理理论模型的定量解释。3.形态热力学理论研究所获取的铝-铅液液界面弯曲刚度和高斯曲率刚度数据,让我们有能力揭示液体表面张力高阶系数的临界行为。通过对表面张力、Tolman长度、弯曲刚度和高斯曲率刚度等四个核心表面张力系数参量的温度依赖关系分别用不同的幂函数拟合,计算出四个参量临界行为的定量描述。计算出弯曲刚度和高斯曲率刚度的临界指数分别为5.98和2.49。此计算结果预言远离临界温度,弯曲刚度的变化速率比高斯曲率刚度快;在临界点邻域,随着表面张力数值趋零,弯曲刚度和高斯曲率刚度也渐趋为零,区别于Tolman长度临界点邻域的发散行为。4.开发了捕捉液滴瞬态形貌的计算方法。根据瞬态界面形貌数据,开展了本征界面的统计分析,计算出液滴表面局域曲率及其概率分布函数,构建局域界面形态系综,从更本质的物理视角阐释表面张力随曲率变化关系的机理。本论文取得的形态热力学理论在实际液滴体系的验证,让精准预测任意温度、任意形状液体表面张力成为可能,再结合针对铝铅合金体系的取得的界面热力学性质数据,能够收获利用液体压强调节界面粒子堆积模式以及液滴合金成分的调控思路,并为高品质弥散相难混溶合金的制备工艺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以及促进纳米合金相图热力学理论的发展。本论文发展的液滴系统的模拟-计算-分析方法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先进加工制造过程所涉及的金属液滴体系,也可拓展到诸如固液相变形核、液相夹杂物、软物质液滴等体系的研究中。本论文关于两个液体表面刚度系数临界行为的计算研究丰富了相变与临界现象理论体系范畴,提出了相关统计物理理论的发展需求。
其他文献
科特迪瓦自开始实行商品出口以来,农业政策可以算是经历改革次数最多的政府决策系统之一。科特迪瓦的农产品市场以可可,咖啡,棉花和腰果等为主导出口产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特迪瓦的农产品市场偶尔会进行短期的暂时调整。自科特迪瓦实现国家独立以来,政府就对可可市场进行规范的监管,以保障政府的出口收入。可可占科特迪瓦全国出口收入的50%以上,对国家投资有隐性的影响。1960年至1978年,科特迪瓦在独立后第一
河中地区是连接唐代两京的纽带,河中府的设置时间仅次于京兆府和河南府,河中镇也是安史之乱期间在内地最早建立的一批方镇之一,反映了唐政府对河中地位极为重视的态度。学术界对于河中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政、历史地理、文人交流等方面,对唐代河中镇与中央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研究极少,对五代时期其与中央的关系则未见有人涉及。唐五代时期的河中镇作为一个与中央关系密切的近畿藩镇,在这一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对其进
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丰富多彩的西域文化随之传入中原地区,从而对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到了唐代,盛唐时期西域文化的盛行使得西域成为此期诗歌书写的重要题材之一。本文以唐代诗歌中的西域书写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特点、情感意涵、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从诗歌书写的角度来认识唐代诗歌中的西域形象,并通过与史籍、图志以及其他文学体裁的对比来凸显出唐代诗歌西域书写的独特价值
普通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对于保障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度教学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旨在让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深入认识和体验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逻辑、思维、意义,实现知识丰富价值的教学。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下,深度教学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
新疆曲子,民间称“小曲子”“曲子戏”,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曲种、剧种。新疆曲子自清末民初形成至今已流行有年,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艺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不少文艺工作者和艺人收集了大量曲子唱本,也有一些戏曲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不过,将其剧本唱词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并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尚不多见。戏曲是一门表演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经济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国家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成功迈进发达国家之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并存先进的、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无法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成为现代化国家。中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城乡经济差距产生的失衡现象和社会矛盾也越发凸显,分析城乡经济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经
人类社会发展已经历了对自然顶礼膜拜的原始文明阶段、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和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阶段,当前正迈步于遵循自然的生态文明阶段。在每个社会文明发展阶段,人们的精神生产能力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不断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模式。从手工时代、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到现今的智能化时代,每次社会发展模式的改变,都存在着科学技术变革的巨大推力。每次精神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
任何一部文献,尤其是学术文献,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该文献学术价值的接受与认可,文献的价值是文献得以流传“动力”所在。《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著录范围基本涵盖了唐前的典籍,反映了唐前的学术发展与文献流传的情况,故可以将《隋志》视为一部以文献为记载对象的反映汉唐之间学术发展变化的学术史著作。清代是我国传统
本文将《史记》中的民族史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史记》民族书写的形成、书写方式以及形成原因。通过对民族史传史料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各种资料的借鉴,分析民族史传的史料来源情况,并探寻《史记》民族书写对后世史学与文学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史记》民族书写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设列六篇民族史传,在当时的社会情境和新的认同体系下,构建了有关少数民族的系统性知识。《史记》民族史
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主题,是追求质量而非数量,追求效益而非效率,追求集约而非粗放的高质量的科学发展模式。乡村作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基础和人文底蕴,乡村绿色发展是重新认识乡村价值的时代选择,也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现实选择,而衡量和识别乡村绿色发展的理想差距、进程效度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