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的连铸系统交互技术研究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连铸设备操作培训主要以理论学习和现场跟班为主。受设备运行成本和现场危险因素制约,大规模长时间的培训难以进行。为此,设计开发了基于虚拟现实的连铸系统。连铸系统是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在连铸设备操作培训领域的应用,满足钢厂员工和冶金专业学生进行连铸设备操作练习的需求。交互技术对促进学习者与培训系统有效交互、满足连铸操作类技能培训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连铸系统的整体功能架构和交互模式。为增强虚拟现实环境的沉浸感,研究了基于Unity3D的虚拟现实环境开发技术,包括三维模型构建和3D音效,并使用HTC Vive头盔及手柄作为3D显示设备和场景交互的控制器。根据连铸设备的操作特点,提出了基于手势识别和碰撞检测的连铸设备操作方法。研究了手势识别和相关硬件技术。使用Leap Motion作为手部姿态数据的采集设备。自定义了系统操作手势,并确定了手势识别的特征向量。研究了手势识别的相关机器学习算法,并采用SVM分类器进行手势识别。在研究碰撞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射线法和包围盒法的碰撞检测方法。为使多个学习者能在同一个虚拟场景中操作设备,设计了分布式虚拟现实的网络通信模块。研究并确定了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设计了基于PUN和Photon Server的客户端交互数据收发及服务器端数据分发和管理程序。设计了基于SQL Server 2014的系统数据管理和交互性教学指导功能。系统基于Unity3D和HTC Vive实现了虚拟连铸环境构建和漫游功能。基于Leap Motion和SVM分类器实现了手势识别功能,识别正确率可达96.2%,并进一步通过碰撞检测实现了虚拟连铸设备的操作功能。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多个学习者在同一场景内的协作训练。基于SQL Server 2014实现了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和交互性教学指导功能。连铸系统通过有效、自然的人机交互方法,为连铸设备操作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运量大,长期运行的铁路车辆在轮轨相互作用下产生车轮磨耗,其中某些车轮产生有明显谐波阶次的多边形磨耗,车轮多边形化直接改变轮轨接触关系,对整个车辆
针对复杂工业电磁环境下,工业机器人系统抗电磁干扰问题,本文以伺服驱动器与机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Burst,EFT/B)测试及
并联机构具有承载能力强、重量轻、刚度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对接机构、矢量推进、机床、天文、模拟器等方面。但是并联机构的综合、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等问题都比较复杂。
类金刚石(Dimond-like carbon,DLC)薄膜凭借其摩擦系数低、硬度高、耐磨性好、化学稳定性强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得到世界范围内科研工作者及企业的关注,但是由于制备方法的限制
牵引变流器是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列车动力系统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高速列车的牵引变流器网侧普遍使用单相脉冲整流器,其中间直流环
高超声速飞行器及其发动机的热管理问题目前已成为飞行器及发动机研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课题。飞行器的气动热载荷随飞行马赫数的提高急剧增大,发动机局部温度可达4950K,远
超表面是电磁超材料概念的二维延伸,具有比超材料更低的剖面,更薄的厚度,单元设计更加灵活,更易加工实现等优势。超表面可以灵活有效地操纵电磁波幅度、相位、极化及传播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地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需要修建海底隧道,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盐,海底隧道结构服役期间必然
传统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主要根据荧光光谱及发光强度等参数的差异实现对目标物的空间分布定性成像研究;相比之下,荧光寿命显微成像(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Microscopy,
目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减低能耗”的政策下,许多钢铁企业都面临能耗过大,产能过剩的尴尬处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生产效率是钢铁企业走出困境的有效办法,不仅能够有效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