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阶段的中医证型分布和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不同证型的免疫功能状态,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并分析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不同证型之间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结果:①共收集病例2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9例,其中医证型分布依据频数为: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乙肝肝硬化患者87例,中医证型分布依据频数为: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水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70例,中医证型分布依据频数为:肝郁气滞证>湿热瘀结证>脾虚湿困证>阴虚证>血瘀证。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证型间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肝郁气滞证IgA水平低于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乙肝肝硬化患者不同证型间T细胞亚群比较:肝气郁结证CD3+水平高于湿热蕴结证(P<0.05),CD3+CD4+水平高于湿热蕴结证和水湿内阻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肝气郁结证IgG水平低于湿热蕴结证、水湿内阻证、肝肾阴虚证(P<0.05),IgE水平低于湿热蕴结证(P<0.05),C3水平高于湿热蕴结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证型间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肝郁气滞证IgA水平低于湿热瘀结证和阴虚证(P<0.05),IgM水平低于湿热瘀结证(P<0.05),C3水平高于湿热瘀结证和阴虚证(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⑤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不同临床阶段T细胞亚群比较:肝炎组CD3+、CD3+CD4+、CD3+CD8+高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P<0.05),CD4+/CD8+比值低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P<0.05),CD3+CD8+%高于肝硬化组(P<0.05),CD3+%高于肝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阶段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肝炎组IgG、IgA、IgM水平低于肝硬化组(P<0.05),IgG、IgA水平低于肝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中医证候以肝郁、气滞、脾虚、湿热为主。②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不同证型间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在本病不同临床阶段指标水平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