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及2016年开通的深港通带来了中国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沪深港通对中国资本市场及其改革和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将积极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
沪深港通开通后,国内诸多学者就政策实施后的宏观及微观影响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较多成果。港股通作为沪深港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香港股市的通道,并未有过多学者涉及,因而本文对沪深港通开通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收益和流动性变化进行研究,拟由此观察政策实施效果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研究内容上,从港股通这一事件出发,本文选取2014年11月17日和2016年12月5日即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日作为两次调入事件发生日,通过理论、数据和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分析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研究被调入港股通的标的港股在收益及流动性方面的变化情况。
研究方法上,使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调入事件发生后标的港股的收益变化,通过对标的港股的AR异常收益率和CAR累计异常收益率进行t-statistic检验,探究两次不同事件窗口的异常收益的异同之处。
在流动性方面,运用非流动性指标ILLIQ和换手率TURNOVER来衡量标的港股未去除市场影响因素的流动性变化,再用平均交易比率MVR来研究去除市场因素影响后的流动性变化,探究两次不同事件窗口和去除市场因素与否对标的港股的流动性影响的异同之处。
研究结论上,异常收益方面,无论是2014年11月17日还是2016年12月5日,事件发生后,标的股票在短期事件窗口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异常收益,而在调入事件发生前的长期时间窗口,沪港通的标的港股呈现了负向的异常收益,而深港通的标的港股则呈现了正向的异常收益。此外,由两次事件发生后的异常收益观察,可以看出在2014年沪港通首次开通并平稳运行两年后,深港通的开通对标的港股的影响更为平稳。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认为因沪港通开通的利好预期,原港股市场投资者已提前买入港股通股票,因为过度反应及处置效应等行为偏差,在南下资金进入时,港股通公告效应己被提前反应,而跟风决策、盲目投资的非理性投资者在公告后面临持续的亏损、以及与A股完全不同的结算交易规则,例如没有涨跌停板制度时,更易做出抛售决策,影响公告日后的异常收益,使之呈现负数。
流动性变化方面,第一,未去除市场因素的影响下,两次调入事件发生后,其标的股票在短期和长期窗口内,流动性随着事件的发生显著增加。第二,去除市场因素的影响后,两次调入事件对标的港股的流动性影响则呈现出先升后降,再波动的的特征。最后,由两次事件引起流动性变化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2014年沪港通首次开通并平稳运行两年后,深港通的开通对标的港股的流动性影响更强,这与第二章中所述港股通对香港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估值与资金结构影响结论相呼应,即港股通平稳运行后内地资金已逐渐成为香港证券市场的重要流动性贡献者。
由流动性定义角度,分析得到南下资金的巨额流入提升了市场深度,可使港股市场流动性更为充裕,而个人投资者群体活跃了港股的市场交易,提升了交易的即时性。
由噪声交易与投资者情绪角度,分析得到不论是在港直接投资或是通过港股通投资的投资者,都会因“沪深港通”开通这一信息冲击,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产生不同的交易行为,从而影响交易量、股票流动性和股价。
最后,结合异常收益与流动性变化,得出香港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暂未达到半强势有效,同时,港股通公告后市场也未有流动性溢价。
沪深港通开通后,国内诸多学者就政策实施后的宏观及微观影响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较多成果。港股通作为沪深港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投资香港股市的通道,并未有过多学者涉及,因而本文对沪深港通开通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收益和流动性变化进行研究,拟由此观察政策实施效果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研究内容上,从港股通这一事件出发,本文选取2014年11月17日和2016年12月5日即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日作为两次调入事件发生日,通过理论、数据和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实证分析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研究被调入港股通的标的港股在收益及流动性方面的变化情况。
研究方法上,使用事件研究法研究调入事件发生后标的港股的收益变化,通过对标的港股的AR异常收益率和CAR累计异常收益率进行t-statistic检验,探究两次不同事件窗口的异常收益的异同之处。
在流动性方面,运用非流动性指标ILLIQ和换手率TURNOVER来衡量标的港股未去除市场影响因素的流动性变化,再用平均交易比率MVR来研究去除市场因素影响后的流动性变化,探究两次不同事件窗口和去除市场因素与否对标的港股的流动性影响的异同之处。
研究结论上,异常收益方面,无论是2014年11月17日还是2016年12月5日,事件发生后,标的股票在短期事件窗口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异常收益,而在调入事件发生前的长期时间窗口,沪港通的标的港股呈现了负向的异常收益,而深港通的标的港股则呈现了正向的异常收益。此外,由两次事件发生后的异常收益观察,可以看出在2014年沪港通首次开通并平稳运行两年后,深港通的开通对标的港股的影响更为平稳。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认为因沪港通开通的利好预期,原港股市场投资者已提前买入港股通股票,因为过度反应及处置效应等行为偏差,在南下资金进入时,港股通公告效应己被提前反应,而跟风决策、盲目投资的非理性投资者在公告后面临持续的亏损、以及与A股完全不同的结算交易规则,例如没有涨跌停板制度时,更易做出抛售决策,影响公告日后的异常收益,使之呈现负数。
流动性变化方面,第一,未去除市场因素的影响下,两次调入事件发生后,其标的股票在短期和长期窗口内,流动性随着事件的发生显著增加。第二,去除市场因素的影响后,两次调入事件对标的港股的流动性影响则呈现出先升后降,再波动的的特征。最后,由两次事件引起流动性变化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2014年沪港通首次开通并平稳运行两年后,深港通的开通对标的港股的流动性影响更强,这与第二章中所述港股通对香港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估值与资金结构影响结论相呼应,即港股通平稳运行后内地资金已逐渐成为香港证券市场的重要流动性贡献者。
由流动性定义角度,分析得到南下资金的巨额流入提升了市场深度,可使港股市场流动性更为充裕,而个人投资者群体活跃了港股的市场交易,提升了交易的即时性。
由噪声交易与投资者情绪角度,分析得到不论是在港直接投资或是通过港股通投资的投资者,都会因“沪深港通”开通这一信息冲击,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产生不同的交易行为,从而影响交易量、股票流动性和股价。
最后,结合异常收益与流动性变化,得出香港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暂未达到半强势有效,同时,港股通公告后市场也未有流动性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