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痛风(gout)是由尿酸钠晶体沉积于关节或关节旁组织所致的局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痛风性肾病等。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表现,也是大于40岁男性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炎。研究显示痛风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过去5年,痛风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都在不断地进步与探索中。目前,较明确的血清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有密切关系,然而,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仅有5%~12%发展为痛风。临床上发现部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不高,而某些存在许多痛风石的患者,其痛风发作却不频繁。典型的痛风临床症状使得部分痛风患者的诊断变得“轻而易举”,而不典型的痛风常被误诊或延误诊断。对痛风性关节炎首发部位特点、血清尿酸的参考价值及痛风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痛风的诊断及预防。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费尔利斯(Faires)和麦克卡提(MacCarty)研究将单钠尿酸盐晶体(MSU)注入狗的关节内造成中心粒细胞浸润进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证实MSU与痛风有密切关系,但MSU结晶引起痛风急性炎症反应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血尿酸增高是痛风确切的分子基础,然而,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仅有很少部分发展为痛风,这可能与体内环境有关,如温度和pH值的下降、水分重吸收导致过饱和、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创伤和组织损伤、结缔组织基质改变等有关。最近研究表明,尿酸钠晶体触发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发作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而NALP3炎性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内外实验表明NALP3能识别凋亡细胞释放出的尿酸盐结晶,使无活性状态的NALP3信号通路活化,活化的NALP3炎性体能诱导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进而引起炎症反应,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的目的首先通过分析痛风性关节炎首发关节部位分布特点,从而帮助诊断不典型痛风。同时测量并记录痛风患者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资料以及血生化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给予干预治疗。通过ELISA法检测急、慢性痛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中NALP3、ASC、Caspase-1、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分析急、慢性痛风发病机制中参与的炎性因子表达的特点,以期获得各炎症因子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和急性期的炎性标志物,并为探索新的痛风治疗靶点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痛风相关危险因素,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01月间上海某三甲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急性痛风患者72例,慢性痛风患者83例。对照组为来自同一医院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患者,既往无痛风病史及其它疾病病史的健康人群80例。收集各组人群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痛风首发关节等一般资料,并抽取外周血进行血生化检测,数据整理后输入Excel表,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痛风相关危险因素。急、慢性痛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通过收集各组患者外周静脉血,静置、离心、分离、冻存,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数据输入SPSS18.0统计软件及Graphpad prism5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统计结果图表绘制。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痛风患者155例,健康对照人群8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相匹配,痛风以男性为主,男:女为18.4:1。一、痛风首发关节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痛风首发关节依次常见于跖趾关节(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和第三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手关节等,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5.48%,14.19%,5.81%,3.87%及0.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痛风分别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身高体重指数、血糖、尿酸及肌酐有潜在的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糖、肌酐和尿酸是痛风的危险因素(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组与正常组相比也是痛风的危险因素(P=0.002),而较高组较正常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1、急、慢性痛风和健康组三组间血清中NALP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数±标准差依次为(3.34±0.36)ng/ml,(3.30±0.27)ng/ml,(3.38±0.32)ng/ml。2、Caspase-1在三组间血清中表达急性痛风组高于慢性组,两组表达均高于健康组,任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数±标准差依次为(63.52±15.13)umol/L,(59.02±10.05)umol/L,(52.68±11.72)umol/L。3、ASC在三组间血清中表达急、慢性痛风组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痛风组低于慢性痛风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均数±标准差依次为(6.95±4.83)ng/ml,(8.08±2.04)ng/ml,(5.88±2.07)ng/ml。4、IL-18在三组间血清中表达急性痛风组高于慢性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组高于健康组,但差异无意义(P>0.05),三组均数±标准差依次为(94.82±64.05)pg/ml,(62.45±19.84)pg/ml,(62.00±19.22)pg/ml。5、IL-1β在三组间血清中表达急、慢性痛风组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组低于慢性组,但差异无意义(P>0.05),三组均数±标准差依次为(277.05±125.46)pg/ml,(295.±60.13)pg/ml,(339.43±86.07)pg/ml。研究结论:痛风好发于男性,常见首发关节部位依次为跖趾关节(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和第三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手关节。高甘油三酯、血糖、肌酐和尿酸等4个因素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组与正常组相比也是痛风的危险因子,而较高组较正常组间无意义。IL-18、Caspase-1和ASC三种炎性因子均参与痛风发病过程,IL-18、Caspase-1可作为痛风急性发作的炎性标记物,但ASC炎性因子仅参与痛风发病过程,不能作为急性痛风发作的炎性标记物。IL-1β同样参与痛风发病,但影响因素可能较多。不能作为急性痛风发作的炎性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