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为了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卓越国际领军人才,从2009年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9年4月29日的“六卓越一拔尖”2.0启动大会上,更是将其作为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中国”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要求着力培养“拔尖计划”入选学生的使命责任、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成就动机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拔尖计划”确定的目标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入选该计划学生的成就动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因为这一变量决定着“拔尖计划”入选学生在学业和事业生涯中能否具有力求获得成功的持久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高的拔尖学生,学习的驱动力高,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学习目标非常明确,更加容易取得成功。那么,在读拔尖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在影响拔尖学生的成就动机?怎样有效调控拔尖学生的成就动机?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回答这些问题,以期为我国“拔尖计划”2.0版提供参考。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梳理了成就动机和拔尖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文献,利用成就动机量表AMI对19所“拔尖计划”实施高校的735名拔尖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进行测量,同时选取19所“拔尖计划”实施高校相同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发放成就动机问卷。采用测量差异尺度的方法Cohen’s d计算拔尖学生和普通学生成就动机差异发现拔尖学生总成就动机水平高于普通学生,这两个学生群体总成就动机水平的差异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p<0.001,d=0.43),在求知欲维度上两者差异最大,达到较大程度的差异(p<0.001,d=0.57)。成就动机作为激励个体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内部动力因素,拔尖学生的总成就动机显著高于普通学生,说明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拔尖计划”在激发拔尖学生成就动机方面取得成效。而且研究还发现拔尖学生成就感最强,心理承受力最弱,领导力和努力度有待提高,拔尖学生对成功有强烈的期望,但也存在心理承受力弱、领导力不足和努力度不够的问题,拔尖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精英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这样的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在学业发展阶段和科学攻坚中必然面临不少艰难曲折,而且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少禅絮沾泥的事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或努力度不够,或领导力不足,即使拔尖学生有高于普通人的智力基础和知识能力,都很难成就一名精英科学家或战略科学家。进一步对影响拔尖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担任学生干部可以显著提高“拔尖计划”入选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p<0.01),尤其是个性动机水平(p<0.001),担任学生干部的拔尖学生成就动机得分明显地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拔尖学生(p<0.01,d=0.22),担任学生干部对成长为精英科学家核心素质的领导力、适应性和求知欲提升作用明显,尤其对领导力水平提升最为显著(p<0.001,d=0.49)。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模型发现拔尖学生成就动机个性动机下的心理承受力、适应性、独立性、挑战性、自信心、领导力和求知欲七个方面对成就动机影响最大,而且这七个方面还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合力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拔尖学生的个性动机,进而提高拔尖学生成就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