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惊人成就,离不开“一低一高”两类成本:低廉的要素成本,高额的交易成本,实际中生产性要素成本大致相当于会计报表中的营业成本,而交易性成本则和销售、管理等期间化费用藕断丝连。然而自2013年起,中国经济出现了几十年所未见的重大调整,疾风骤雨般的廉政建设下,“交易成本”的作用大不如前,诸多要素成本的价格呈线性上涨,实现成本管理的创新和强化、在新的成本起点打造新的优势,成了中国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若想达到改善成本绩效的目标,则绕不开管理层这一掌握企业内要素配置的中枢。同时,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使得对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成为一大难题,管理层只有在被充分激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提升企业的成本表现。但是,实施管理层激励,就确凿无疑地会给企业成本绩效带来正向的影响吗?本文对此加以探讨。本文选取2011——2014年期间,沪市A股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采用SPSS计量软件,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数量统计方法,集中对货币薪酬、管理层持股、控制权激励与企业成本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经检验得出以下论断:首先,上市公司管理层货币薪酬的激励,对企业成本绩效有改善的作用,在对营业成本水平的影响程度上,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对期间费用的影响程度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强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成本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上市公司管理层控制权与公司成本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在影响程度上,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强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