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林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相当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数量大,体裁丰富,质量高。据统计,当时发行的文学翻译作品多达177本,刊登在期刊上的有863件,还有刊登在报纸文艺副刊上的则不计其数。体裁丰富,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民间故事、散文、评论、诗歌、戏剧和报告文学,等等。桂林抗战时期的翻译家们有些通晓好几门语言或是有过国外留学和生活的经历,这就保证了翻译作品的质量。有些作品在解放后一版再版,这就是对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作品高质量的最好证明。由于某些原因和错误认识,桂林抗战时期翻译活动研究直到2005年才得以开展。但是,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的研究一直未开展。本论文首次对它给予关注和研究。本论文运用安德鲁·勒菲弗尔操控文学翻译的三要素对它进行整理和研究。本论文包括六章。第一章,回顾桂林抗战时期翻译活动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提出本论文的设想,阐明本论文所采用的理论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回顾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它的有利条件及繁荣的表现。第三章,分析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的赞助人。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的赞助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有间接影响的赞助人,另一类则对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有直间影响的赞助人。地方实力派、共产党和民主人士属于第一类,出版社中编辑则属于第二类。同时分析这些赞助人怎样影响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第四章,分析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的诗学。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翻译活动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这就决定了它在当时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服务于抗战,进而影响其对文学翻译作品主题的选择。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作品主要有两个主题:一是暴露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苦人民的生活,另一个是反对战争和法西斯战争。第五章,分析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研究发现,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译本比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并没有太多的改写。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本论文的局限和提出可供今后研究的问题。本论文的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一,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文学翻译一直存在误解,在他们看来,翻译不过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任何人只要懂得一些外语和拥有一本双语词典就可以从事翻译工作。由于这些误解,文学翻译家和他们的作品得不到重视。翻译家被鄙薄为“翻译匠”,而译作则在文学史上没有自己的地位,因为它即不属于中国文学也不属于外国文学。就桂林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来说,它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桂林抗战时期文化研究者们将它看作是与反法西斯国家交往的一部分。直到2005年,它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研究。本论文是第一篇研究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的论文。因此,本论文的第一个贡献是,它是对桂林抗战时期文化研究的有力补充。同时,本论文也将提升文学翻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对于它作为一门学科的认识。第二,当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前沿性的问题而忽视了对本土资源的研究。本论文选择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课题进行研究,收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材料,并将它们整理,分析和研究。因此,本论文的第二个贡献,也是本论文的目的,希望它可以唤起更多人对于本土资源的关注和加大对它们的研究力度。第三,本论文理论结合实践,讨论勒菲弗尔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通过运用勒菲弗尔理论来分析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发现其理论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论文的第三个贡献是,它为完善勒菲弗尔理论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河北昌黎产区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同一品种不同年份葡萄酒的总酚含量、总类黄酮含量、铜离子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五个抗氧化指标的
梁宗岱作为一个被重新发掘出来不久的现代诗论家,学界对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梁宗岱的诗论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学习西方而不因循,继承传统而不守旧,由是
话题链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然而对于汉语中的话题链,尤其是汉语小说文本中的话题链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从话题链角度入手,以鲁迅先生的六部著名短篇小说《故乡》,《社戏》
某化工企业1~#系统的3~#冰机在实际应用中多次出现跳闸问题,原因无法得以准确判定,本文就3~#冰机的电气控制部分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以保证有源多触点监控装置在电气运行中的
现当代,在以立体网络、数码复制和零距离传播为特征的电子媒介时代,传播模式在深层次上塑造着人们的情感、幻想、价值观以及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方式。在这种巨大的现代技术媒介之下,人类主体性地位丧失,成了技术的奴隶。西方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看来,这种违纪是人在正常使用技术的情况下,总是不断受到技术的修改的束缚,也是马克思所认为的这种人类自身的危机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媒介技术上的体现。要研究当代媒介
近些年来,随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视界的不断延展和评论者们对女性作家的普遍关注,以及大陆与台湾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苏雪林的创作与新文学批评所具的文学价值也逐渐得到
《罪与罚》中的梦境描写共有六处,在人物、情节和结构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物塑造上,揭示了人物的潜意识心理,丰富人物形象。陀氏的梦境构筑技巧与弗洛伊德的梦境运作
本论文是参照小说内外的历史,以现代小说中的海归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以海归派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义务为基本价值观念,以“离去/归来”为模式进行的文本研究。自20世纪初到40年代
历史建筑保护方式的选择是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日益加深之矛盾的途径之一。通过运用场所理论,从城市区位、建筑形态及人的心理认知方面,分析两座柏林历
以文艺来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瞿秋白进行文艺活动的动力。因而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必然会影响瞿秋白的文艺观。瞿秋白在选择了苏俄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后,文艺上也成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