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伴有胆管癌栓术后预后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伴有胆管癌栓(Bile duct tumor thrombi,BDTT)在临床工作中比较罕见,其发病率较低,但它的治疗策略和预后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本研究主要是对原发性肝癌伴有胆管癌栓患者术后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比较了不同手术方法对长期生存的影响,并探讨原发性肝癌伴有胆管癌栓的最佳手术方法及影响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国福建省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24例在肝胆外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伴有胆管癌栓的肝癌患者,整理这些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病理特征,同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的手术措施对这类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瘤生存期(DFS)的影响。并使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4例伴有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完成了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总生存率为:1年83.1%、3年66.3%、5年44.8%。其中15例行左半肝或右半肝切除+胆管癌栓去除,总生存率为:1年92.9%、3年83.6%、5年57.3%;而6例行肝部分切除+胆管癌栓去除,总生存率为:1年83.3%、3年62.5%、5年41.7%;3例仅行胆总管切开取栓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为33.3%(P=0.006)。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皆显示,手术方式和非R0切除术是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0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伴有胆管癌栓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比非R0切除的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长(76.2月vs 24.9月,P=0.002)。R0切除与非R0切除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1%、77.6%、67.9%,57.1%、38.1%、0%,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虽然胆管癌栓被认为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但通过及时诊断、积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以达到R0切除,仍可改善患者预后、获得长期生存,甚至获得根治。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在构建三维口腔黏膜模型(3-dimensional oral mucosa model,3D OMM)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成型技术口腔修复高分子材料对口腔黏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标志物表达情况的影响,为临床中口腔修复高分子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本研究分别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口腔角质细胞(Human
DNA生物传感器的出现引起诸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它是利用DNA自身的稳定性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结合检测器的敏感元件、换能器和信号处理器检测靶标物的分析装置。与纳米材料结合的传感器因为具有简单、快捷、准确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所以成为近些年来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的研究热点。在构建DNA生物传感器时,可借助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传感器的各项性能,这对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将为临床癌症的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直肠外翻拖出术(LA-NOSE直肠外翻拖出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收住的7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7例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分为超低位直肠癌组及低位直肠癌组,两组均采用LA-NOSE直肠外翻拖出术,具体手术步骤稍有不同。所有手术均由我科同一主任医师及以主任医师带领下级医师完成。入选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其中男性3
目的溶栓出血转化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6.08-2019.02我院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后至出院前复查颅脑影像学的出血性转化的情况,分为观察组(出血转化组7例)和对照组(非出血转化组36例)。所有患者均在rt-PA静脉应用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同时出院前完善MRI和(或)再次行CT检查,若在院期间发生神经功能恶化(NIHSS≥4
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多次手术及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病原菌培养结果是准确诊断和成功治疗PJI的关键。研究一延长培养时间对人工关节感染病原菌培养结果的影响【目的】既往文献报道的培养时间在2-7天不等,但部分学者认为培养时间应延长至14天甚至更长,以获得厌氧菌、低毒力菌等苛养菌的培
目的:研究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与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对33例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7例服药后心率正常的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分析。通过GSA基因分型芯片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原始数据质量控制采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分析、应用plink软件行人群主成分分析,然后进行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寻找有显著性意义
研究目的:宫颈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第四位,放射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放疗抵抗却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泛素特异性蛋白酶53(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 53,USP53)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的一员,USP53是在2003年通过筛选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发现并命名的家族非蛋白酶同源物,USP53已被证明与人类肿瘤等疾病相关。DN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行内镜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后异时性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ER术后异时性复发率和制定随访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两位研究者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三大英文数据库独立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份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EGC行ER后异时性复发的
目的:探讨置线栓塞对兔耳缘静脉血管组织的栓塞作用效果及其相关机制,并研究置线栓塞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在临床上治疗巨大静脉畸形的初步疗效。方法:动物实验部分,选用36只新西兰大白兔(72支兔耳缘静脉),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每组24支耳缘静脉),选择兔耳外侧的耳缘静脉主干中段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实验血管段注射0.2ml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聚桂醇:空气=1:4,反复对推20次),B组实验血
[目的/意义]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是学术成果评价中的重要方法问题,也是科技评价与科技管理活动中亟待完善和改进的重要实践课题。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可从资源占据的角度,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以丰富学术成果评价理论体系。[过程/方法]根据生态位理论,从学术论文对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资源占据的角度将其影响力分为原生影响力和再生影响力,并构建基于论文内容创新性、线上关注度、线下关注度三个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