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结构中的一维视像——20世纪中国文学格局中的现代主义戏剧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ej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20中国现代主义戏剧的研究立足于多元宽容的学术眼光,试图在世界文学的横向联系与中国文学的纵向发展交汇成的立体时空和一个科学的文学史构架中,深入20世纪中国文学独特的自我发展机制,从文学与历史发展的深层关系上辨析清楚现代主义戏剧在中国特殊境遇中的发展特色与历史命运,核理出中国现代主义戏剧独特的成长道路,说明现代主义戏剧中国化的表现形式,它与其它文学思潮的矛盾与合作关系,显示出它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作用与地位和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启示.论文分为导论、结论和主体三章,共五个部分,从三个时期对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戏剧作一个分段式的把握,每个时期主要选出几个代表性的剧作家进行分析,但注重时代背景的影响与文学潮流的互动,争取在由作家、作家群体、时代文学的大背景所构成的点、线、面的连接中勾勒出现代主义戏剧在20世纪中国发展的整体脉络.
其他文献
老舍的小说作品充满深重的歧义性.这种歧义性源自其文本内存在着两套话语系统:一套是"显在"层面上对于国事民瘼、文化人性的批判性关注,力图在冷静分析中实现对于历史与生活
本论文主要从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角度出发,以“诗人批评”为中心考察“90年代诗歌批评”状况。论文认为在理论建构方面,“90年代诗歌批评”不仅对现代汉诗的两个基本命题给予
论文首先在第一章同义词研究概述中对古代汉语同义词研究和现代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概况进行评述.第二章同义词的界定,第一节界定同义词的相关因素,界定同义词的相关因素主要有
孔子在《论语·为政第二》篇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用“思无邪”来概括《诗经》的总体特征,自此,“思无邪”一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解释《诗经》的圭皋。
该文主要探讨白诗中30个语辞的特殊意义或用法.该文所考察的30个语辞中,大多数已被以往的研究者探讨过.该文对它们进行再探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上:一、由于材料不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