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 提供支架 精准指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微写作设计与实践”实践过程的一节课为例,提出了微写作训练的逻辑起点问题,指出日常的微写作需要“时时写”“处处写”“文文写”,但不能过于随意,要精准定位学情,并基于學情提供准确的教学支架,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写作中的畏难情绪,每练有心得,时时有进步,从而达到喜欢上写作,爱上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学情;微写作;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19
  一、课例背景
  写作是阅读的必然延伸与归宿,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对人的思想、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培养和发展、审美力的提升以及人文的积淀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在传统的日常作文教学中,一直遵循“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五个环节,耗时长、运作慢、效果差,因此往往只被零星地点缀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甚至干脆被舍弃,这显然不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目标,随文随堂插入微写作设计,或以课文为典例让学生进行描摩、再造,使学生有参考材料和语言借鉴;或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思考进行微创作,满足学生写“真生活”“真自己”的需求。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收到良好的效果。
  微作文“体积”微,耗时微,短小灵活,便于操作,能随文插入、随堂生成,所以能时时写,文文写,天天写;又因为它短小,所以能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写、乐写,久而久之就可形成“带着写作意识去生活”的习惯,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自然在长期的训练和内化中潜移默化,慢慢养成。实现顾明远教授所说的:“学生的素养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中慢慢养成的,是在长期的训练和内化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然而,在课题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微写作的“时时写”“处处写”“文文写”如果过于随意,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教师布置写作时往往基于目的,基于经验的判断,而非基于学情,这使得训练不是立足学生,非学生所需,而收效甚微。
  二、情景描述
  片段一
  以《我与地坛》的随文插入微写作为例
  师:在《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中大家最喜欢那段文字?(很多学生选择了“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段约200多字的描述。)
  师:这段话如果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该怎么说?
  生1:地坛充满生机。
  生2:地坛里万物竞相生长。
  生3:地坛中无论多么渺小的生命都能自得其乐,找到自己生命的乐趣。
  师:大家概括得很好,把这段文字的实质概括出来了。那么我们用大家的概括来替换文章这段文字可以吗?
  学生齐答:不可以。
  生1:文章中的描绘非常形象,一个个动植物跃然纸上,非常生动,有感染力。
  生2:列举一个个具体的“小名词”——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比一个抽象的“大名词”更有画面感,更有感染力。
  生3:我觉得这些小名词——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更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他在此处旨在突出这样微小的生命都能精彩地活着,找到生命的价值,更何况人呢?而宽泛地说“地坛万物生长”达不到这样的目的。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文学的语言,讲究形象具体含蓄有表现力。而大名词没有这样的特征与表现力,只有小名词才能表现出生命的细处和深处。不同的小名词能传递出不同的意义。如“赤”不但理解为红色,“夜”不只是白昼的对立面。“田园”不只是种菜的地方,看见了“新绿”二字,会联想到希望、生命力青春等等说不尽的意趣;见了“落叶”,就会感到萧条、生命的无常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生似有感悟,作思考状。
  师:光学不练假把式。那今天课后我们就模仿这段文字来写一段话,题目为“校园·青春”。
  本来以为有这样的铺垫和模板,学生应该会写得很好,然而,作文收上来后,发现仍有学生的作文要么干巴巴的、不够形象,要么写不长,要求至少200字,只挤出了50字,要么是描写不能体现一定的主旨。
  片段二
  看来简单的模仿并不能解决问题,得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的薄弱点,才能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习作,笔者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类:一类为不懂裁剪材料,因此主旨不明确;一类为不能写具体、形象;一类为景与情不能有机融合。以第一种为例,笔者进行了以下引导:
  1. 你注意过校园里植物的具体名称吗?能报出几种?(如含笑、柞木、大叶女贞、黄杨、日本晚樱、枸骨、赤楠、绿萝等)。
  2. 你觉得哪些植物的形象能与青春的形象相符?
  3. 由这些植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如何使用一些动词把你的青春形象和这些植物融合起来?
  经过引导后,学生修改了自己的习作。举一例呈现如下:
  修改前:“春天来临,菁菁校园,增添了一抹抹绿,百花齐放,红的、粉的,有的缀在枝头,有的铺满了地。校园里书声琅琅,与这校园的春意互相映衬,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场面。”
  修改后:“又是一个艳阳天!阳光照在高大挺拔之柞木上,叶子上似乎跳跃着光斑。那不起眼的矮小赤楠也绿得似乎能滴水了。忍不住跑去与大叶女贞比比身材,那直冲云霄的笔直躯干让我汗颜!想去摸摸那常绿的小乔木——枸骨,不是松树那样高大,却在春光里挺直了自己的身子,努力生长,叶子似骨且坚硬,不负枸骨之称。又跑去见见那日本早樱,是学考季节,我想听见她与叶同放、祝福学子的盛状!还想去探探那珍稀的红豆杉,柔软的茎上缀着片片细小绵多的叶子,像盛满了青春的心愿。哦,这样一个处处是风景的校园住着一个春天和我们热血沸腾的青春。”   相比之下,初稿和修改稿有很大差别。从篇幅上看,初稿72字,修改稿240字。从内容上看,修改稿意象丰富,描写细致,语言细致,充满了情感色彩。通过“忍不住跑去比比身材”“想去摸摸”“去聞闻”“想去探探”等句式引出植物意象的细致描绘,一个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青春形象跃然纸上。
  三、案例反思
  1. 厘清学情,精准开发微写作内容
  以往我们的写作教学基本上都是依据“写作目标”这一维度来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忽略了写作学习主体,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具体情况的分析。尤其是对大作文的要求更是面面俱到,更难兼顾到学生的具体学情。而微作文因为其篇幅小,一练可针对一个问题,为写作教学基于学情开发带来了可能。
  德国著名教育家希尔伯特·迈尔说:“要去学生站的位置上迎接他们。”因此,我们可以基于学生的写作困难,关注学生的写作困难,分析学生的写作困难,微化处理学生的写作困难。以上面的仿写《我与地坛》片段为例,因为有具体的例子,所以学生学会了描写,但还不够具体与生动。原因何在?主要是没有找准学生“写不具体”的学情。如学生不懂得把大名词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名词。描写时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准确运用“小名词“,而避免使用概括性的“大名词”,因为大名词把很多同类的事物都包含进去了,所指的事物形象就很模糊。如“校园里含笑、樱花、木槿都开了”和“校园里各种花都开了”,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另外,这样写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能表明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此类推,学生不懂从局部去观察、结合多种感官去写,描写事物时又很笼统,写不具体。而在案例中了解到具体学情后,从学生具体学情出发加以引导,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写作教学有时就如中医看病,写出好的文章就如看好病是目标,而这过程中离不开“望闻问切”,这“望闻问切”就是把握学情。这也充分说明“基于学情“是微型写作内容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基于学情,精准搭建教学支架
  了解了学生的学情,知道了学生存在的薄弱点及写作困难,如何给予帮助?依笔者之见,这时就需要精准的写作知识来给学生搭建有效的教学支架,才能让学生有方向又有方法。这种精准的知识一般不是现成的。而需要通过教师开发。一方面可以从写作要求提炼,一方面可以在学生的习作例文中提取。如案例中,笔者一开始只是提供了一则范例,一个模糊的目标,就让学生写,并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也没有给予方法和策略,于是学生就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片段。而后来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分析后,立足学生的写作实情,同时依据习作要求和学生习作,笔者列出了三个指导写作问题支架,就给了学生明晰的方向和方法,学生的习作就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充分显示了指导写作提供支架的必要性。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和其他教师一样总是会教授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如什么是叙述、描写、抒情,怎样过渡自然,怎样安排详略等。经常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辛苦异常,但拿起笔来依旧一头雾水。因为教师讲述的往往是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使学生知道了理论却不会使用,指导便成了隔靴搔痒。就如学游泳,教练始终站在岸上讲授,而不下水去教,那学员是永远学不会的。作文也是如此。只有教师下到这篇作文的水中,针对学生作文的具体问题,提供有效支架,这种支架可以是问题、提示、范例、情境、向导、头脑风暴等,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学生就会克服写作中的畏难情绪,喜欢上写作,爱上写作。
  3. 立足学情,目标定位更精准
  评价在写作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如其分地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起到导评、导改的目的。在传统的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往往是没有目的性,只是见子打子,或者天女散花,让学生不知所措。一次要解决问题的太多,于是一个问题也解决不好。而微写作的微评价,根据微目标确定评价的点,这样的评价就更具有针对性。而笔者认为,立足于学生的学情,一次习作练习的目标要有节制,要争取“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要紧扣知识点,靠船插篙,教什么评什么,特别要就某个目标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这样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如本课例中,目标就定在对某个地点景物进行细致生动描绘并表达一定的主题上。根据这个目标提供评价,学生的对修改要达到的要求也清晰明了,再提供写作支架,学生就很容易获得进步了。而微写作注重日积月累,每次微评价的点累加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学段学生要达到的写作要求。
  爱默生曾说,人们对自己心灵一闪而过的微光,往往将其舍弃,只因为其微小,而人们却又从天才的作品中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而微写作因其微小易操作而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如若在微写作的长流细水里,时时关注学情,经常给予有效的支架,精确指导,相信这潺潺细水也定能汇聚成海,有气势磅礴之日。
  参考文献:
  [1] 沈建军.微型写作课程实践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 吴 勇.习作教学中的“精准知识”的生成过程[J].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17(5).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 314300)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以《口算乘法》一课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加工设计,教学目标的研制和课堂教学实践几个方面,引发了对“计算课”的进一步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2-0075  一、案例背景  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培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获得有效提升,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是赋予自身的教学趣味性元素,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主动进入语文知识的探索中。本文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   关键词:情趣教学;游戏化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这个班的孩子没有规矩,容易冲动,容易出事,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的班级舆论,我想通过21天不出事计划,让孩子们小组内团结起来,班级里形成一种“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坚持21天,培养伟大人格”,这样的目标展开活动。  关键词:棘手;暴力;规矩;遵守;智慧觉醒  作为班主班,最怕的就是接手一個不断出事的班,这事还真叫我给碰上啦,这是个只要半年就要小学毕业的班。班里孩子的家长会越过老师向学校提
摘要: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把枯燥的理论和概念生动地表现出来,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政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78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
摘要:英語是高考的主要得分科目,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提出了几种教学方法,希望能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27  在2016年秋期中,笔者所在学
摘要:对于我国初中生而言,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学科中,语文阅读占据了整个学科的主导性地位,分值占比最高。一般而言,初中语文阅读不但可以非常高效地对初中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显著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陶冶学生情操,帮助中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深入体验到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悠久的文化历史,细细品味全球各地的民族特色与自然风光。拥有一个比较高的
摘要:本文利用“裂项相消”模型探究了高考数列热点——求和问题。希望能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数学;数列热点;求和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122  在近几年的高考数列试题中都有考查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表面是证明数列不等式,实质是数列求和,若可直接求和,就先求和再放缩;若 ai不能直接求和的,一般要先将通项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中外教育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聋校在语文学科上使用情境教学法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具有直观易懂性和双向互动性,对于听障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来帮助聋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聋生;情境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学生采取的不同教育策略,说明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切忌一概而论,使用固定模式。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看到每一类学生的长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关键词:因人而异;耐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91  教育的奥妙在于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有些课堂开展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取得真正的实效,其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把握好小组合作的契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课堂中的有效契机,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83  新的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