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红袖添香夜读书。而我们,有时候把捡石头的过程也变成了红袖添香的浪漫之旅。
  捡石头是个重体力活,是个苦活累活,最开始捡石头我们认为这只是男人的行为。慢慢地,渐多的收获和时常谈起的乐趣,开始吸引女人们。因为已是人到中年,各家的孩子都上大学去了,男人一去一天地捡石头,女人在家没有着落,便开始随夫出征。有时去一个,有时去两个,有时去几个。一进入河滩,男人们拎起蛇皮袋一头扎进石头堆中,专心致志地寻觅起来,仿若没有女人的存在。女人们或者跟随自己的男人捡石头,或者坐在车上打毛衣,或者三三兩两地在河滩里闲逛,或者跑到岸上的菜地里上演偷菜现实版。她们看到菜地里的萝卜长得太好了,心里痒痒,忍不住要去拔几个。在拔之前,她们已经想好,如果有人来干涉,她们就说:去找河滩里的那几个捡石头的男人要钱!
  当然,农民是善良的,不在乎她们拔了几个萝卜,更何况她们都是些城里来的鲜亮的女人。
  有时候,天气实在太好,她们满河滩跑一遍之后,大冬天里居然脱了鞋袜,涉过清浅的江水到对岸去玩,然后从另外一个地方搭一只小渔船回来,新奇的感受,使她们一路说笑,兴奋得脸颊绯红。
  一次用东风小霸王拉石头的时候,我们邀请了两位女士同往。她们带上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带上水果、啤酒、卤菜和野外用的桌椅,一下河滩就在阳光下摆开阵势,上网看电脑,打毛衣,喝啤酒,看风景,清风丽日不用一钱买,何其快乐也哉。
  男人们挥汗如雨捡来奇石,给女人们带来满足与欢欣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女人的默契与柔情。女人们在放松的环境里沟通交流,也加深了对男人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只是几个男人一起去捡石头,往往显得比较正式,话题也比较集中与单一。而捡石头的队伍中一旦有了女性,就会增添许多生动、鲜活与亮丽,捡石头的气氛也会变得轻松活泼。石头再好,也没有女人可爱,更何况红袖添香一直是男人们的渴望与梦想呢。
其他文献
筌者,捕鱼器也。经线,笼起希望,纬线,串起心情,最后留一个口儿,等鱼儿进入。  一经一纬皆可看出渔人编织时的用心。让它不仅成为糊口的工具,亦成为一件手工艺术品。  由筌而魚,得鱼不忘筌,人之本,亦心之根,因筌而思而念而想,皆可打捞。
期刊
逆境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希望,有了希望,世界就多了一份歡乐,一份幸福,一份和谐,希望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灯。这方奇石,偏安一隅,不似别的庞然大物用自己的体格来吸引眼球,它兀自站在那里,古朴而华贵的颜色,触手温润如玉的细腻,不大不小却凝聚着一股子灵气。  它就是心里面的一团火,无论境遇坎坷或颠簸,它只是在静静地诉说:还好,还好,希望还在。埋于案牍几十载,忽而顿笔抬头正望见它,烈火如歌,是爱、是暖、是盛夏骄
期刊
这是最自由的舞姿,无需华丽的舞台,没有特定的时限,就在时光里自由地舒展:高高甩起的水袖,如扇开合;拖曳翻飞的裙摆,如花绽放;还有那驚鸿一瞥的妩媚婀娜,才是最完美的定格。  舞一袖清风,醉却尘世万年。
期刊
编辑侧记:是日,适逢小编四川五地九日赏石行乐山站最后一天,也在现场。惟妙惟肖的青脆小瓜以三百元成交,惊呆了众人。事实上,小编以及其他几位随百合会长来的女石友都看中了这条小瓜,但都仅是心中爱慕、畏价高没有开口。且此事由百合会长玉成,九妹的先生又乐受,众人又一重喜。回程的车上,众姐妹同行,大家纷纷打趣:我们兜里都有三百元呀。可见,爱要大声说出来,价要敢于问出来!  四月底,我陪同泸州女子爱石协会会长百
期刊
说石头就不能不提米芾,他被当代尊为赏石界的祖师爷。其实终其一生,这个祖师爷在官场是很屌丝的。至于他的拜石头,我认为也是一场政治秀,行为艺术。艺术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容我细细道来。  先看米芾简历:  21岁出道,浛光尉,相当于今天的英德县公安局长;  24岁~33岁,临桂尉,长沙掾,青龙监镇,杭州观察推官,都是些小官儿;  34岁,米老娘死了,守孝二年;  37岁,坐敞篷轿车,戴高帽,招摇过市,类
期刊
1、听人说张好几特别自恋,黄白黑从铜仁去怀化拜访他。  2、黄白黑毫不犹豫地拍了张好几的马屁,张好几很高兴。好几妻在一旁冷笑。  3、黄白黑接下来说的话,张好几有点没听明白。  4、好幾妻子听了来了心情,就跟黄白黑探讨关于石缘的问题。  5、黄白黑还没有讲完,就被张好几轰出来了。
期刊
藏者题名“天书”,如同藏石奏刀凿刻,朴拙天成的紋饰,已入审美深度。憧憬画面石为一个艺术时代到来的杨靖女士,将一方画面石与达芬奇自画像对比,称“会发现它们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是如何相似”。而温庆博教授称:仅以艺术元素的组织形式,也能独立地展现美感。艺术品的形式可以拆分成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包括元素特征的不同所构成的变化,比如一条线和一个圈之间,一个大圈与一个小圈之间的变化。以如此自然与艺术
期刊
人满为患的景区,过度开发的景点,无中生有的景色,被迫消费的行为,也许已让你倒足了胃口。无心再为一次毫无意义的旅行而浪费心情。乌兰察布的旅游资源丰富,一些尚未开发或处于半开发的地方,还保持着当地的原生态风貌,景色优美,是自驾游和休闲旅行人的天堂。不仅如此,各县(旗)的奇石资源,也让人惊叹。那么,我们这次的旅行,就从这些石头开始。  受乌兰察布奇石协会路春宣会长的邀请,我们参加了当地奇石展会,期间海誉
期刊
石艺具备形式美,是跨界认同的基础。是赏石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故此,我们可以不纠结于理论,而是找到当下赏石活动亟待认知与突破的问题所在。进而确立赏石活动健康发展的突破口:跨界,需要形式美!  提 炼  前 言  关于形式与内容的话题已辩驳千年,今天终于与当代赏石艺术相遇,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德奇先生带了个好头。  勿庸置疑的是,任何艺术都会深深铭刻时代的烙印,这烙印就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任
期刊
乱世的草民不如草,盛世百姓都是爷。古代只有王公贵胄,文豪大贾赏玩的奇石,今天却成了寻常人家也会饶有兴致的一炷馨香,几杯清茶与客品享可容山川与人事的灵物。这是国主英明,国民的洪福。上天好生,才有今天的好日子。黎民饱腹之余,自由潇洒地生活,成就写意人生。长此以往,在这些本应的享受过后,那源自人们心底的自省与良知会升华成一种宽容的善心来怜爱自身与这个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當这种自然与自身的融合意识形成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