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资源,拓展练笔天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教版语文六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想象瑰丽神奇,富有童心童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巧妙、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小练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六年级;拓展想象;小练笔;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67-1一、看图想象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给插图配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习作材料。
  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教师不妨出示与诗中内容对应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诗人一家人对失地收复的喜悦之情。
  二、情节扩展式
  所谓“情节扩展式”,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内容扩写具体,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郑成功》一文的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战斗的情景,将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的场面进行扩写,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把简单的场面写具体。
  这样的扩展式训练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其描写的技能。
  三、填补空白式
  六年级教材中很多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标点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课文言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那么学生就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联想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了。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补白,在想象中与文本、作者积极对话,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种练笔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四、结尾续写式
  教材中很多课文不仅情节生动,而且故事性强,学生学到结尾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而很多课文故事情节的多样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学生或延伸情节,或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比如教学《半截蜡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插入:“那一刻,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把握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结合当时的危险情境,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一写她(他)心中在想些什么。”这样的一个练笔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所以学生容易接受。
  五、标点想象式
  语文教学中有一重要的板块资源,就是标点。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等都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适时地利用起来,进行有效练笔,更能促使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
  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此时,学生已被刘老师那积极乐观、顽强执著的精神所感染。教者可以紧扣省略号,让学生以“我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展开练笔。学生不由自主地倾吐着心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刘老师的崇敬。
  六、文体改写式
  六年级课本中的古诗文不少,如《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等。这些古诗文都是传世佳作,它们语言凝练,内涵深刻,富含哲理,可以使人受到文化、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陶冶,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想象的空间。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的练笔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这样的古诗文改写,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意,深化文本,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的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这几种想象式小练笔的巧妙设计,学生“愿”写,“乐”写。这样的小练笔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也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而且,这种小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对文本的另一种感悟与体验。
  [参考文献]
  [1]方斐卿.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我采用简笔画的方法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简笔画;兴趣;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3-023-2  采用简笔画进行直观
摘要: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新模式而陷入僵化的局面,画虎不成反类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自然、高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然课堂;打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42-2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创造质量奇迹的学校,随着这些学校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大都伴生出一套成功的教学
摘 要: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尴尬地发现,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来淡淡如何运用比较法进行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古代诗词;比较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41-1     古代诗词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
摘要:3Q课堂之Q,取义于孩子们喜欢的QQ糖,Q另取趣之意。3Q,即激发情趣、培养理趣、树立志趣也。所谓“情趣”即“怡情之趣”,指愉悦的感受和情绪,常表现于对悦耳之声、夺目之色、新奇之事的怦然心动;所谓“理趣”即“穷理之趣”,指探索的欲望和思考的执著,常表现于格物致知、推演思辨,对真理的向往和追求;所谓“志趣”即“理想之趣”,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情趣”是感性的,“理趣”是理性
摘 要:面对诸多的差异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差异性教学呢?如何在有效的教学的基础上,不增加教师负担呢?本文认为,教师应从适应到超越,形成并发展应对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新思路。  关键词:差异;信息技术;异质编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5-036-1  所谓差异教育,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名个体存在差
摘 要:耐久跑项目是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以达到教学、健身、娱乐、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本文就当前影响学生耐久跑兴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耐久跑兴趣的几点策略,以期为耐久跑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耐久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0-1  一、影响学生耐久
摘要: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性战略措施。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树立健康意识与价值观,创新健康评价标准;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现代网络,发挥体育、健康教育等多渠道信息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丰富学校体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有不少“徒劳的提问”,如目的不明确,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重提问轻反馈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是流于形式,无法引起师生共鸣。如何才能让课堂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养成教育、学习品质等概念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对学生主动学习意愿的培养方法,以期在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过程中促进对自我潜能的发掘,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养成教育;学习品质;学习意愿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7-1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
摘 要:在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言传身教,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造就人,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多关爱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德育;言传身教;环境;倾听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16-1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