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环保知识竞赛想到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per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入、细致地开展我校“节约用纸”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研究组发现: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不够、环保知识的知晓率不高。这给节纸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而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储备势在必行。
  今年十月中旬,大队部在我校三个实验班中进行了本次知识竞赛。试题的内容从节纸教育人手,涉及了纸张、森林、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环保知识。活动共向学生发放试卷163份,收回163份,且均为有效试卷。三个实验班总平均分52.8分。各班平均分分别为:六一班57.5分;四一班54.9分;二一班45.3分。具体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总体答卷情况看,实验班同学对于废电池的危害、公交出行的环保性以及环保送祝福的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其中对于废电池的危害这一知识的知晓率竟高达82%。应注意:此知识需进一步巩固。但对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两个约束性指标”以及“世界环境日”和“用废纸生产再生纸的好处”等问题知之甚少,这些知识学生急需了解与加强。
  竞赛结束了,但笔者却陷入了沉思:其一,这样的环保知识竞赛真的适合于每个参赛学生吗?其二,这样的竞赛成绩是老师所期望的吗?如果不是,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思考再三,我有如下认识:
  首先,我承认:这样的竞赛形式并非适合每一个学生。从实际情况看:竞赛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了答题效果。六年级同学通过在校这几年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加之其获取知识的途径略广于其他两个年级的同学,因此他们对于环保知识的了解也较其他两个实验班更多一些。而二年级同学年龄较小,与四、六年级的同学回答一份试卷显然有些难度。很多同学答题时仅凭感觉,随意性很强,还有些孩子一拿到试卷就表示试题意思他并不清楚、不会作答。
  其次,我肯定:作为教师我们重视学生的环保教育,而如此的成绩令我们瞠目结舌。三个实验班,没有一个平均成绩上60分。是他们不懂环保吗?未必!从卷面情况看;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提及的环保问题或多次强调的环保知识学生都掌握的比较好。例如:关于“废电池的危害”这一问题,教学中就多次强调,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箱,供学生使用,所以在这些方面学生就表现得很不错。相反,一些平日里不太提及的话题,学生关注度不高、掌握不好。比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两个约束性指标”等方面的问题。成绩不如意,也许有人会质疑是试卷出得不好,那么,学生日常环保习惯未养成,又该将责任归咎于谁?作为教师,我们究竟该如何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储备,不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呢?我认为:
  
  一、重视环保知识的传授
  
  1.教育的时间要保证。对于教师而言,教育内容略显单一,而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形式仅为说教,毫无新意。因此我认为:学校可以开辟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环保知识教育(主要内容以节约用纸为主)。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环保知识,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相信会有效提高教育效果。教育时间可定在:每天晨会时间讨论环保的妙招、每周班会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等。
  2.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生活性、趣味性。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深入分析、研究活动对象的具体情况,针对活动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教育的内容要从生活出发,讲他们感兴趣的、必须的环保知识,切勿将一切生涩、难懂、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硬生生“灌给孩子”。当前,我们也接触到了一些有趣的环保类图书、音像制品,教师可以有选择地介绍给我们的学生,不断丰富环保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3.教育的形式要多样。
  (1)在各学科中渗透环保知识教育,如:品生(社)课中和老师一起交流节水节电的小窍门,在语文课上师生一同朗读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小儿歌,数学课中我们一块儿研究“包装的学问”,美术课上共同实践怎样用废纸盒制作工艺品·科学课上一同了解有关纸的知识……
  (2)开办环保知识宣传栏、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队会以及各类不同规模的环保活动,向学生进行环保宣传和知识传播。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渠道、多角度关注环保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通过书籍、网络、家长等多方面。我们可以开辟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环保知识交流,真正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教育的范围要广泛。
  
  二、狠抓环保习惯的养成
  
  我们的落脚点或说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方面,笔者愿做如下努力与尝试:
  
  1.学校教育不放松
  (1)以点滴教育促习惯养成。我们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结合小学生教育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及突发事件,进行渐进、有条不紊的环保教育。力求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的点滴生活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逐步树立环保意识。
  (2)借多项活动促习惯养成。小学生喜欢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把环保教育精心组织设计到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定期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学生绘制节纸宣传手抄报、环保科幻画,在环境日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进行“节纸行为”大调查、组织学生前往造纸厂实地参观、学习,感受纸张来之不易……用各种各样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内化学生的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
  
  2.学生自主参与忙
  环保教育要注重小学生责任感及自主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活动的设计可尝试大胆放手,有学生完成;活动的组织可试着有学生参与其中,一同进行。活动的情况可多听取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师的思想是有限的,而孩子的发现是无限的。老师要尊重小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善于鼓励学生以环境主人的身份参与活动,要充分意识到只有环保意识真正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孩子们才能时时刻刻学会用环保的眼光看待环境、善待环境、看待生活、善待生活。
  
  3.家校结合益处多
  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参与环保活动,有利于教育的深入。
  综上所述,一次环保竞赛带给我太多的思考与感悟。我认为,学生环保知识的积累很必要,但环保习惯的养成更重要。我们要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点滴之中,让学生爱上环保、让家长参与环保,让环境教育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
其他文献
通常在水中遇险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惊慌失措。当人体处于险境时,会由于紧张而使肌肉收缩,身体僵硬,从而导致活动能力降低;二是体力耗竭。当溺水时,人体会不断挣扎,使体力耗尽,以致减少生存的机会。根据这两种情况,在水中遇险时,首先必须保持冷静镇定,并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尽量利用本身的浮力和身旁物来进行自救。水中自救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体力,以最少的体力来维持在水中的最长时间。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则必须缓
【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培养探索创新精神需要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它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内在的动力支持,并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关键词】求知欲望;探索空间;分层教学    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个性,参与意识不强,动手实践能力差等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如何在课堂中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扬学
英语学科考试,它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级别要求为依据,英语考试是为了全面测试考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考前认真扎实,有效的复习时是尤为重要的。  大家还知道,动词是构成英语句子的核心,它是英语语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试题统计,动词语法占语法考题中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在进行中考复习时,动词的复习在词类复习中是重中之重。毕竟动词是语法的“纲”,它与
【摘 要】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和时间。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知识形成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教学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已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得以体现。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摘 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锻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有效率的阅读,首先要对阅读有兴趣,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兴趣作个讨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正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时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快乐阅读好读书、读好书”是对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快乐,体验快乐。然而,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印证某
语文学科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宏伟的知识空间区别于其它学科,它及其深远地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内涵、精神素质的各个领域,影响到他们终身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有效发展。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好这门学科的各类知识。特别要注重小学阶段的识字部分知识的教学,因为小学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也是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的,他们的记忆力强,可以采取填牛式记忆,这可以向此小学生为今后学习其它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才会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改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发散求异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这是创造性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认为,创新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强调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和创新人格的养成。因此,它着力于对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和创新行为的指导,努力帮助学生在独立地完成创造性学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对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现在。我把这些问题梳理一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传统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存在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个别学校都有大量的生物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占有相当的比重。能否正确理解数学解题课,并结合教学实践、归纳、总结该课型的特点和规律,是优化解题课课堂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数学解题 课堂优化    如何理解数学解题课,结合教学实践、归纳、总结该课型的特点和规律,是优化解题课课堂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一、关于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型分类    苏联的教育家奥苏伯尔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
[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沟通学校、学生、家长的纽带和桥梁。  [关键词]尊重与信赖 自我完善 教育合力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做好班主任的各项工作,首先必须树立起班主任的威信。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推行,我们更多地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教师的传统威信进一步旁落,导致家长与学校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出现了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许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