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一节的概念构建教学设计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g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的学习方式,认识几种软体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容结构,再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形成软体动物的概念,从而使概念的掌握遵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思维,实现了生物学概念的构建。
  【关键词】软体动物;概念构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软体动物的种类及形态结构,总结软体动物的特征,从而构建软体动物的概念。
  软体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经常接触,普遍学生只知道贝壳类等软体动物在菜肴中的美味,但真正并不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和生活特性,对于软体动物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力图以观察实验为切入点,首先通过“观察双壳类动物、单壳类动物、壳类退化动物”实验,让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活动,真实看到内部结构,获取生物学的事实及现象;然后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开展深入的观察活动,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观察的事实或现象进行归纳、整理,最终得出软体动物的种类和特征等概念,从而实现生物学概念的构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提高观察、推理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学习,更好关注我们身边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树立保护软体动物的观念,做绿色的保护使者。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明确目标。播放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教师再播放几种软体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想一想,这些软体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是否具有相似性?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实例找到答案。
  2.营造情境,观察现象。教师创设问题串情境,引导学生首先合作探究縊蛏,并根据问题串边实验边观察:缢蛏贝壳有儿片?贝壳有什么作用?观察外套膜,它与贝壳有何关系?缢蛏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它是如何获取食物和排出食物残渣的?如何区分入水管和出水管?
  学生完成观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有个别学生对出水管与入水管的位置还未能很好地区分。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深入观察,辨认出上端为出水管,下端为入水管,这样就解决了难点问题。
  3.改进实验,拓展思维。教材只安排了学生观察缢蛏,结合当地条件,可改进学生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对各种软体动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完成观察缢蛏后,然后再让学生合作探究蜗牛,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对比:蜗牛贝壳的数量怎样?蜗牛贝壳的形状怎样?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蜗牛靠什么运动?蜗牛靠什么呼吸?蜗牛的头部有哪些感觉器官?
  学生完成观察蜗牛后,然后再让学生合作探究乌贼,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对比:乌贼贝壳又有何不同?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乌贼如何运动和捕食?乌贼如何防御敌害?
  学生完成观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观察的结果。学生对蜗牛用什么呼吸不理解,因为课本上没有讲到,也不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作为学生提出的疑点问题,教师也不能不讲授,所以教师作为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稍为描述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蜗牛生活在陆地上,是没有鳃的,它的呼吸器官是肺血管网,藏于外套膜腔内。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得出:陆地上生活的软体动物是没有鳃的。
  4.比较异同,构建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三种软体动物后,通过表格得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认识软体动物的特征,形成软体动物的概念,也可以通过概念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软体动物。作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丰富的多样性以适应其生活环境。
  相同点: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
  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低脂肪(如:牡蛎、扇贝和鲍)
  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对人类也有一定危害: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5.知识拓展,增长见识。珍珠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如何形成?学生是一知半解的,教师可拓展知识,通过出示河蚌贝壳内部的珍珠和珍珠形成的原因图片,讲述:河蚌的外套膜可以分泌珍珠质,形成河蚌贝壳里面光亮的珍珠层。当外套膜受到沙粒或者异物刺激时,珍珠层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这样让学生茅塞顿开。
  6.巩固提升,强化概念。最后教师通过练习题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习知识点,强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反思
  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缺少做买菜煮饭等家务,因此生活经验缺乏,对软体动物是一知半解。因此,本节课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力图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多种不同类型的软体动物,获得充足的事实性知识,为构建生物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往往浅尝辄止,满足于看到物体,很少会开展深入细致的观察活动。这样,就很难将实验活动与概念构建相联系,失去了实验观察的意义。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具有较强逻辑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展观察活动,使学生能够先从形象、感性的角度感知软体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进而进行理性、抽象的思维活动,深刻认识软体动物的本质特征,最终构建了软体动物的概念。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1月17日,广东省2017年“强师工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能力提升计划重点项目开题论证会在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黄黎露科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教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季教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汉波,以及顺德区各镇街学校代表近300人参加了开题会。  会上,佛山市教育局副
【摘要】在新理念教学中要打破旧的数学课堂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思考有效实施“教师主导”的策略,重视“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学,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放手让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课堂在学生的生成中发展。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导;主
【摘要】初中语文习作存在选材面狭窄、细节描写缺失和情感矫揉造作等问题,本文以如何写好“舌尖上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以素材为抓手,写出有细节、有情感的文章,并尝试对初中语文“素材积累”写作训练课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写作;饮食;素材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起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好的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还能以点带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技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不是经验,而是思维能力。”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全面考虑问题,举一反三,就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发现新问题并有所创见,最终顺利解决新问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方面的做法。  一、正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正向思维,就是人们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沿
【摘要】农村小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其父母大都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带,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行为习惯的培养得不到保证。因此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至关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本文现从学生认识、爱心感化、增强意志、小节开始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培养;认识;爱心;意志;小节;行为习惯  在今天所有的农村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引入的微课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高中阶段生物学习知识架构体系的构建以及重点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学科素养的具体培养锻炼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念。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具有点状、碎片式分布的实际特点,可以以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的形式展现,也可以以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一些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以及知识点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在小学阶段一、二级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自信心,为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全国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课堂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注重由听到说的客观规律,从培养听力入手  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学说之前都要有听这个过程。我们的学生平时除了听老师和同学讲英语外,还应多听英语磁带,多看英
【摘要】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性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我国,高中教学依旧遵循着分数至上的教学观念,并未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进行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效率过低、课程设计落后、教学目标狭隘等问题,本文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科学,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
从2005年的初中升中考试增加了口语考试至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口语能力离不开环境。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大量的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呈现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必然会使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
一、作品简介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她被同伴漠视、嘲笑、奚落,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最终旺达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留下来的炫亮夺目的“一百条裙子”,引起同伴的自责、悔悟,“每条裙子都荡漾着美丽的梦想”,旺达的宽容、善良而在人们心中越加美丽、可爱。她用这种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