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是利益均衡之学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学与道德学不同,它是协调人伦关系的学问,而人伦关系在本质上体现为利益关系.利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存在,它是伦理学的客观基础.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利益,其核心问题就是正确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共同体)利益的关系.这种调节不是简单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而是以利益正当性为标准,实施双向调节,这是伦理学的主要任务.利益关系的调节常有经济的、法律的、政治的、伦理的等方式,这些方式相比较而言,经济的方式注重利益的最大化,政治的方式注重利益之上的权力干预,法律的方式注重合法权利的维护,伦理的方式注重社会利益的大体均衡.均衡是一种伦理的境界,更是一种调节方式,其调节的特殊性在于,由“有利方”或“多利方”向“不利方”或“少利方”平衡,从而避免“穷者更穷”“弱者更弱”.利益均衡的伦理目标是和谐,和谐是伦理学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虽然具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但绝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基于实践理性可行动的战略,有自身的“所指”与“能指”,这就是全面的和谐、相对的和谐、手段的和谐、过程的和谐,这本身构成和谐的伦理秩序,也是伦理学的宗旨与境界.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rn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中的复习板块分为单元复习板块和大单元复习板块.单元复习板块是单元中的一部分,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主要内容.大单元复习板块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由已学的四个单元组成,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四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一个项目任务.这两个板块的功能均指向帮助学生应用与内化语言知识,从而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共同构成汉语方言的中部官话区.中原官话东部的郑曹、蔡鲁、洛徐、信蚌四片主要位于黄淮平原,内部同质性较强,可称之为“黄淮官话”;西部的汾河、关中、秦陇、陇中四片以及兰银官话区,受语言接触的影响,同质性较弱,各片特征明显,可以称之为“西北官话”.两类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表现出系统性差异.
科学与人文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成为一个复合统一的知识结构,现代技术虽然为知识间的互涉和融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其发展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当在知识史的视域下,通过侨易学尝试解决知识碎片化、割裂化的问题,努力求通,从而达到观侨取象、个体载像以及由象见道的平衡,并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宏大叙事”结构.
从“分身”到“变异”rn张弘:您的日本研究比较注重创造新概念,比如《分身:新日本论》(以下简称《分身》)说中国和日本互为“分身”,《变异:日本两千年》(以下简称《变异》)用“变异”来描述日本转变的非常态.我相信,这一做法并非偶然.另外,您的研究偏重于国家精神、民族意识,而视野则聚焦于东亚世界秩序,这明显有别于此前的学者.总而言之,您似乎在自觉建立一种全新的日本研究范式,如果实情如此,那么您的初衷是什么?
期刊
一、引言rn自从2016年10月浙江省英语新高考试题中读后续写首次出现以来,该写作题型已在高考中出现八次.该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350词左右的短文后,根据所给关键词和段首句续写余下的两个段落,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该题型自首次亮相至今,一直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教师们从故事情节的分析梳理、语篇语言的积累润色、行文逻辑的解读剖析等多角度指导学生,不断提升其续写的能力.然而,关于读后续写的结尾设计却鲜有涉及.师生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续写开头如何自然地衔接、主体段落如何生动地展开,却较少关注结尾部分如何巧妙地收束
期刊
“世界文学”不仅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也是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的基本论述语境.虽然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已成共识,但在关于世界文学的众多论述中,直接从语言视角切入展开的不多.文章以世界语言地理和语言史为背景,借助对卡萨诺瓦关于“世界文学共和国”论述的分析,尝试以语言地理及其文化政治为视角,从语际间的不平等关系、语言区域内部的差异、作家个体的创造性语言策略等不同层面,提出展开世界文学谱系研究的可能性及其基本路径.
一、引言rn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20).在核心素养的视阈下,英语不仅仅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成为推动学生思维和品格发展的基础要素和重要载体.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看似热闹的课堂活动最终流于形式,对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意义不大.
期刊
一、思辨倾向rn《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罗清旭、杨鑫辉(2001)也指出: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开展对思维的批判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堂应重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培
期刊
心性化育不只是百年树人之计,更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生生之根.荀况与朱熹两位启蒙思想家都对人的这一精神世界进行了热切的关注和深邃的思考,他们不仅对人的心性进行了学术定义,而且为人的心性培养和改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径,创造性地把人的心性化育与国家管理、群治信仰结合起来,描绘了不同的理想政治境界.二人心性范畴的定义、心性化育途径阐释及其学术目的,存在着差异和互补,这种不可回避的矛盾和统一性,恰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源.二人心性化育之学术成果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历代政治学的宝库.他们对化性起伪
《北齐书·文苑传序》载录了一份六十余人的文林馆待诏名单,该名单实据多道诏书剪辑拼合而成.据此考证,文林馆可分为两个阶段,颜之推《观我生赋》自称“专掌”待诏者以编撰《修文殿御览》之事属于前一阶段.该阶段待诏文士三十余人,包括监撰大臣、制定撰例的南方文士以及参与编书的中低层文士三个群体.“衣冠宰相”祖珽对文林馆的设立与运作起了重要作用,其整顿政务、革新政治的举措也使得这批中低层文士获得晋升,大量进入台省担任要职.待诏文林馆铺就了北齐末年的文学宦达之路,又塑造了文学胜流的身份认同,在后一阶段也依然为贵游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