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护生的职业素养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自始自终都应贯穿在职业素养的教育下。教育者重视护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尤其是在具备人文特质的中医护理教学中强化教育,才能确保护生发展综合文化素养、技能及职业精神。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学;护生;职业素养
  R47-4;G712
  教学是知识传递的教育途径,教师作为教育者及教育媒介,肩负了传授知识的重任。在中职护理专业中,中医护理作为基本的专业课程,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教育,传授中医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将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传播,这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当前护理工作已形成了现代化护理模式,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而努力,因此,护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更具有时代意义。
  一、重视课程教育
  在中医学中,中医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疾病斗争所积累而形成的经验总结,在继承与学习中医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医学的整体性,并突出个性化,注重实践与应用的特点,并将丰富的辨证法思想与唯物主义应用其中,才能真正展现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其涉及的技术包括艾灸、拔罐、中药熏洗、按摩、刮痧等等,是精深理论的延续,都有其自成系统的技术支撑。
  中医护理同时也是护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了非常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古人常说,医者,仁术也。更多的医者是以一种医者本分从事医治工作,扁鹊敢于直言,华佗不畏权贵,而唐朝的孙思邈由于受到《内经》中“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影响,提出了“人命贵于千金,救济甚德”的理念。另外,我国古代医学行文中如《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药方》等还与《希波克拉底誓言》有着同工异曲之意,这些文化精髓与素养道德均是对医护工作者道德素养的引导。再比如李时珍在数十年的时间中亲历实践,广收博采,皆因其有着一颗救济于世的医者之心,这些都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学传统文化[1]。
  总之,我国的中医护理整合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含义,在现代化护生职业知识技能掌握与素养形成上均起到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也成为了护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注重教师身教
  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是做人,我国的文化中对“为人之道”有着深层次的解读,如陶行知曾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师不但要以学识育人,还要以德育人”。任何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博学多识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行医方面,教师同样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领路人。俄国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身教胜于言教,以身作则,以谨慎言行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总之,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护生职业素养形成的指导力量,在培养护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理论渗透
  在护生的中医专业学习中,理论是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护生职业素养培训的源头。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关注自身健康、与周围人际的和谐相处、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中医辨证學方面,包括对事物明察辨别的能力以及公正客观的处理能力;在学习五行之生克乘侮,则要求利用生态环境之中各种生物链知识,探索“制则生化”的意义,坚持“和为贵”的理念;在有关七情知识的学习时,要学会对自我心态的及时调节,减少烦恼,多些阳光;学习药膳调护的内容时,要感受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理解“天人相应”的含义,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2]。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的起到提高护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四、提升技能水平
  护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在职业教育方针的引导下全面提高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就发布了有关《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将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工作,也就是将护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水平提高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求当前的护生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和实训环节,全面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具体到我国中医的技能方面,笔者以拔火罐的操作为例分析,比如在训练操作前,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到实训教室,培养职业守时素养;要求以掌握实训操作为训练核心,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同时注意用火安全,这是体现职业素养中的纪律性、安全意识感,均是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3]。
  五、注重反馈评价
  在中医护理教学的评价环节,教师依旧要做好护生职业素养培训的渗透工作,实现以评促学,如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患者”反馈等,给学生的专业操作加以一定的外界束缚,以更好地规范其职业素养的养成。尤其是在学习有关按摩、拔罐和推拿内容时,更要引入“患者”体验环节,如做三分钟以上肩部按摩,要求“患者”签名,并进行评价,将其作为护生技能水平在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以外的客观评价指标,以外力来促进学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其在逐渐形成职业素养的同时,不断巩固提高专业技术,真正传承中医的传统技艺,弘扬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同时还可以根据反馈的评价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更深刻认识到自身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知识框架的构成情况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现状,从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患者”多方位的反馈,实现中医护理知识的传承以及自我专业知识的发展,最终达到共同成长与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专业的护生将来会成为一线的医疗中坚力量,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技能水平与全面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将患者作为服务核心”的人文意识,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积极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推动中医传统的顺应自然模式向满足人类身体健康及精神需求转变,将中医护理工作推向优质化、多元化与全面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霞.浅谈在护理技能培训模式中培养中职护生职业素养[J].科学中国人,2015,11(12):286.
  [2]郭怡婷.浅谈护理伦理教育与中职护生职业素养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32):164.
  [3]李丽华.浅议中医护理教学与护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1):138-139.
其他文献
背景: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或中断产生的缺血性损伤。当机体缺血原因解除并且实现组织再灌注后,组织损伤
摘要:高中数学是中小学数学的深入和升华,而学好高中数学也是为进入大学和更高层次的数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仅可以加强思维活跃性和探索能力,还能够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本文就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改善教学模式,加强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教学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学方式  G633.6  新课改品质提倡自主合
G623.5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和德育教育为目标的课型。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之多。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研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明确练习
期刊
背景与目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均表现出一定的调节能力,部分老年人在远用矫正视力时即可拥有很好的近距离阅读能力。本次研究旨在研究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患者的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从融洽的师生关系,灵活的教学方法,巧妙导入新课,联系实际教学,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开展愉快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等六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浅淡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G623.5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
摘要:语言以文化背景为依托,脱离了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就难以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理解。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文化意识的引导,能够提高学生英文学习水平,形成跨文化的自觉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自觉性  G633.41  一、文化意涵义  社会规则、社会价值观、信念等一起构成文化意识。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者能够对显著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 IBD)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包括感染在内的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倾向个体,诱发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得、有所获,就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  G623.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对此都作过精辟的论断,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万事之基、万事之本、成功之母。兴趣将会直接影响着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限制的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作用于学习能力,因此培养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语文和和生活是密切不可分的,因而“语文生活”的观念应该深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活动放在广阔的生活背景当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构建语文生活背景。  关键词:语文生活;构建;背景  G633.3  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
G623.2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力与想象力关系密切,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因为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实施建议” 中要求:“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