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_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而目前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教材的学科结构的差异、教材的语言采用文本形式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结构化联系,减少教材结构与学生思维之间的差异,化繁为简,切实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66-02
  [作者简介]卢苏园(1987—),女,江苏宜兴人,本科,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丰义小学教师,小学二级。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诸多因素有关,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重视知识的转换过程,找到知识的增长点,更好地进行横向联系,使学生不断参与思考,在思考中发展思维。
  一、前后知识的结构化联系
  由于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的展现形式是文本语言,而知识本身具有跳跃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研读,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基础,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书本中,“认识小数”之后便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两节内容的知识点紧密相连,不仅符合知识发展的顺序,同时也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教材内容“小数加法与减法”的后一节内容为“找规律”,“小数乘法与除法”则在“找规律”之后。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在学习之后,便会开始遗忘。从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的教材内容安排中可以看到,本该联系在一起的知识点却加入了另外的学习内容,这样无法让学生回忆已学的小数知识,所以,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温故”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培养与发展其连续性的思维。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略显不足
  (一)小学数学教材的语言采用文本形式,对知识的呈现具有跳跃性,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表达离不开语言,语言有两种形式,即口头语言与文本语言。小学数学教材采用文本形式的语言展现知识,简洁性是文本语言表达的主要特点,这种语言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备课期间必须立足于文本,对文本知识表述尽量采用口头语言或举例的形式,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创造条件。很多概念教学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以“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这部分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两点能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等公理时,如果采取硬性措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理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建模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结合动画进行生动的演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公理做出理解与验证。小学数学教材的文本知识呈现在内容上具有跳跃性,学生发现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善于衔接跳跃的知识。在开展小学数学时,应当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波兰尼对知识进行了划分,即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类,小学数学教材由大量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构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处于较浅的层次,他们还不具备发现显性知识中蕴含的隐性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引导与提示,提高学生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对教材知识更好的理解。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教学为例,该课课题十分简洁明了,但如果教师不及时向学生解释“规律”的概念,很多学生就会有诸多困惑。新教材设置了关于问题解决的策略环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类题型不是很熟悉,教师可以围绕问题解决的策略,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从字面意义上把握概念内涵,最终顺其自然地引入策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学生存在的思维局限与知识盲点及时做好预设、提示与有效的引导,保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小学数学教材的学科结构之间有差异,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比较突出的特征有概括性强、高度抽象、知识间具有跳跃性等,教师应当全面掌握这些特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与特殊性,这种结构并不是完整的。由于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具有鲜明的简洁性特征,因此与学生不完整的思维发展相撞,势必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显然,学生的知识结构同学科结构间显现出的断裂与差异,直接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科结构的特点十分突出。就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知识排列顺序来看,“认识负数”是第一课的内容,接下来的几节内容均涉及面积计算方面的知识,然后又向小数的学习转换,显而易见,这种知识安排,具有连续性与跳跃性穿插的特点,即数学知识安排显现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如果教材知识安排显现出良好的连续性,学生的思维及学习就能够始终保持流畅地顺利进行,但要是教材知识涉及的两种知识转换得过于突兀,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两种知识间建立联系。需要把握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帮助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这样才能防止学生在思维上形成惰性与依赖性。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减少教材结构与学生思维之间的差异
  由于小学生思维存在一定的局恨性, 因此,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指导,以便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加工。学习是人类的本能与独特的欲望,但若得不到正确的教师指导,学生的这种本能与欲望也会减弱。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的运算阶段,他们认知事物是具体的、直观的,所以,小学数学课程的标准要求是: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之前的经验,然后再进行知识的传授。这一标准要求同目前推崇的教学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理念是相互统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以小学生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同时也要一步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认识走向知识,要让学生拥有好的思维习惯,避免学生产生懒于思考的想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与动机。
  (二)化繁为简,发展思维
  一些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经验不足,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知识的繁杂特点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梳理、整合教材内容,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性,长此以往,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无从谈起。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中,喜欢用“一只小狗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引入课堂内容,却没有很好地拓展学习内容,将数字扩展到学生已学的内容中,如小数、分数等。而某些有经验的教师选择另外一种方法,如某位教师将粉笔折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能告诉我,老师手上拿了几支粉笔?”学生回答道“0.5支”“1 /2支”,这就引起了学生对数字表示事物的问题思考——整数能表示事物的多少,小数与分数也能表示。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第一要在更大程度上拓展和深化简单的、跳跃性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联系其中的隐性知识;第二要将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结构紧密相连,将知识进行转换,引导学生思考,使思维获得发展;第三要整合零散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做到以上三点,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吾帕·巴特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7) .
  [2] 李彦青.谈小学数学课的导入[J].新课程:教研版,2010(6) .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57)和观察组( n =57);对照组采
[摘 要]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评价标准为尺度,以评价信息为依据,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运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帮助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的有效性;基本理念;基本内容;标准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
目的探讨开展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流产后一年内重复流产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4月在本院门诊手术室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832例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6例。观察
望诊系诊断学名词,属于中医四诊之一,是医生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医生在第一时间接触患者时所能采集到的最
目的探讨热疗法联合亚砷酸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14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2例,行热疗
[摘 要]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学习数学是人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逻辑判断能力的场所。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处于不断上升的时期,而初中数学逻辑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让数学课堂绽放美丽的智慧之花。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也大呼“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为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而实施“素质教育”乃至“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脑损伤后谷氨酸及甘氨酸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实验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脑损伤组(B组)和利多卡因处理组(C组)。C组致伤前即刻腹腔
一、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和要求rn1998年颁布实施的(简称)第三条规定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第五条还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