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解题能力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体现,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但在以往的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却走了歪路,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教学效率也不如人意。有鉴于此,本文在过去错误的方法上进行改良创新,提出了几点新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以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解题能力;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教学向来是教师们较为头疼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过小的年龄往往使得他们理解缓慢,更重要的是学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很容易在新的题型上折戟。因此,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这一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选择通过习题练习来达成这一目标。但可惜的是,他们在错误的思想引导下过于极端了,给学生听的习题在数量上过于庞大,对小学学生那仍处于发育状态的思维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使得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厌恶的心理,进而导致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在习题的选择上很多教师也没有上心,知识一股脑地都丢给学生,没有对其进行筛选,这就使得学生做了大量的重复工作,其所带来的收获却是很少的。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对习题练习进行改造,让其更加符合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真正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1.穿插课堂练习,及时巩固知识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可以将习题练习这一形式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但由于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在少数,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往往在课堂结束之后对于知识的记忆就已经开始模糊,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每讲解完一部分知识之后就进行一场简单的基础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刚学到的知识的印象,并对这些知识在解题上的应用产生基本的认识。
  比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小数如何相加之后给学生出几道简单的习题:2.5+0.9、7.8+1.6等。学生对这几道简单联系题的解答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刚学到的小数相加方法的一次落实和回顾。而在课堂中有了这样的练习之后,就对学生的知识记忆形成了促进作用,为学生之后的再次运用和解题提供了助力。
  2.筛选习题类型,启发学生思维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所要解答的习题的类型进行筛选。习题练习的目的除了巩固学生知识掌握外,还在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所学知识的运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抓紧学会该如何进行解题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习题的类型就极为重要。教师应当将其按照难度高低进行整理,先让学生从低难度的开始练习,然后逐渐向高难度的习题攀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给学生带来超额的学业压力,教师应当尽量减少每一类型的习题数量,从而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化的认知范围,从而促进学生解题思维的成长。
  比如,在“小数除法”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习题的难度进行阶梯式的划分。在一开始,学生只需要面对最为基本的小数除法的运算就可以了,数值也不复杂,而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他们就要接触到更为复杂的带有余数的运算、应用题型等。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既不会感受到过大的挫败感,也能够实现自身能力的稳步提升。
  3.鼓励学生讲题,把握解题脉络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也要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面对班级其他学生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想要获得良好的解题能力,学生光靠着习题练习堆砌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领会出题人的思路意图。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习题解答后,再将自己的思路通过合理的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出来。当学生能够完成这一步的时候,也就说明他对这道题的出题意图掌握得差不多了。这样一来,再碰到新题,学生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进行分析,也就更有可能解答出來。
  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求一下两个底边重合,高相等的不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并说一说怎么求得。通过思考,学生就会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其底边和高的长度有关,与其形状无关,因此,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差异再大,在底边重合的情况下,只要他们的高相等,他们的面积就一定相等。通过这样的讲题,学生的知识掌握就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习题的脉络也就了解得十分清楚了。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在课堂中穿插随堂练习,加深知识记忆;其次要对习题体系进行规划,保证其效果最大化;最后还要通过讲题来梳理自身思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正刚.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111.
  [2]张宝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培养探讨[J].才智,2017(19):10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是十分基础和重要的内容,有效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打开通向音乐世界的大门,还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渗透,让学生获得全面化的发展。所以,如何才能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并将其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探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从借助形象、歌唱体验、乐器模仿和引导感悟四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小学音乐欣赏教
橡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仪器设备、管道衔接、汽车、航空机械等各个领域,主要源于其大变形和不可压缩特性。在实际使用中,橡胶的疲劳性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ABAQUS
通过挤压膨化、超微粉碎、蒸汽爆破3种不同的加工条件,对小米膳食纤维的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水分的影响以及持水力、膨胀力、吸油力等理化特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摘要:我校在区级“悦动课堂”精神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校本化研究,聚焦课程、聚焦课堂、聚焦评价、聚焦管理,力求以“探究式问题”引导为教学方式,让教师的启发式教育行为活跃起来;以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为研究路径,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行动活跃起来;以“体验式”操作为学习方法,让课堂的形态与空间活跃起来,以“对话式”课例研讨为载体,让围绕课堂的教学研行动活跃起来,努力实现教师“悦”教,学生“悦”学,课堂“悦动”
摘要: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必须肩负起教好数学与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的重任。但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却受到了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有效性较低。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去改变这一现状,提升教学有效性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