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的企业共生模式稳定性分析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767562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共生逐渐成为企业间合作的有效模式,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时,由于内生交易费用的存在,企业共生模式可能表现出非稳定状态。该文以中心式企业共生模式为例,在简单介绍内生交易费用的发展特征以及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内生性交易费用为变量的数量经济模型,分析内生交易费用对企业共生模式不稳定的影响效应及条件,进而提出相机合约和多边议价等减少内生交易费用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共生;稳定性;内生交易费用;多边议价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1)04-23-04
  
  随着市场范围扩大,社会分工演进更加深入,产业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迫使企业必须寻求以最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新途径,也促进了合作与竞争相兼容的经济组织的产生。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企业共生成为企业间合作的有效方式。
  按照共生机制的不同,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即市场制、中间性体制和科层制。其中,中间性体制在当代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业中倍受青睐。中间性体制下的企业集团、产业集群等形式具有更大的市场组织能力。按照共生方式的不同,企业共生模式可分为中心式企业共生模式、网络式企业共生模式和嵌套式企业共生模式。其中,中心式企业共生模式一般表现为以某个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联盟)或者产业集群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模块化”共生组织形式。
  理论和现实都表明,企业共生在取得共赢业绩同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出现不稳定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这种非稳定性?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和内生交易费用理论,以中心式企业共生模式为例分析企业共生的内生交易费用,揭示企业共生的稳定性维持条件,为我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发展提供些许借鉴措施。
  一、共生模式的发展及特征
  共生本是生物学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1979年首先提出,原意是指两种不同种属的生物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往来,共同生存。后来被引用到经济学中,从而被引入到中间性体制理论分析。以中心式企业共生模式为例:大企业A居中心地位,m个中小企业Bj居次要地位,A与Bj的共生表现为相互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当然,m个中小企业Bj也可能形成共生组织。在此,我们将A和Bj称为共生单元。共生单元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的关系。
  在共生体内部存在着外生媒介和内生媒介。外生媒介是共生体难以控制的,如宏观经济波动、国家政策调控和其他企业决策等。内生媒介是共生体为自身的利益所建立的制度和机制设计理论,是可以控制的,如契约、计划和企业内部制度等。
  共生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整体性。共生组织由一些相互联系的和彼此影响着的企业构成, 各个共生单元是共生组织的基本单位,相互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当各个共生单元发挥自身的机能最大化时候,共生组织能够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但整个共生组织的功能不是各个共生单元功能的简单加总。第二,外部经济性。共生组织在生存发展中,各个共生单元的技术外溢,专业人员与其他因素(比如:中间品的投入等)的共享而获得外部效应。它强调整合资源,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其生产贡献率。第三,相对独立性。共生组织中的各个共生单元必须保持相对独立性,每个共生单元具有其本身的利益最大化函数,也存在制约条件,能否实现共生利益最大化必需要根据其本身条件考虑。第四,不稳定性。共生组织在理论上要求各共生单元必须做到信息提供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为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愿意完全提供技术信息等,如果每个共生单元都基于这样目的,那么整个共生组织就会出现不稳定性。
  上述四个特征同样使用于其他企业共生模式。
  二、共生模式的内生交易费用
  内生交易费用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作出了决策后才能确定的交易费用。换句话说,内生交易费用是个体自利决策之间交互作用的后果。通常内生交易费用是指由于个人追逐自身利益所引起的费用,比如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合约,逆向选择等等。后者是指市场均衡同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说人们在交易中争夺分工的好处,每人都希望分得更多的好处,而不惜减少别人从分工中得到的好处,从本质上讲,这里还是假定生活中的个人是理性经济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样,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企业也具有类似性质,我们将在下文进行考察。
  那么内生交易费用是怎样产生的呢?杨小凯,张永生(2000)认为内生交易费用由特定的人类行为引起。包括非对策自利行为和对策行为,对策行为又包括非机会主义对策行为和机会主义对策行为,其中机会主义对策行为是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可以看出,这是以社会人的角度为基点分析的。Maskin和钱颖一等人则认为内生交易费用主要来自于承诺的不可信,他们运用序惯均衡模型分析软预算约束和内生交易费用并形成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产权不清晰也是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产权不清晰则会引起侵权行为,这是市场经济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题之一,也是内生交易费用的重要源头。另外,产权不清晰引起的寻租行为、不完全合约的签定以及在合约执行中的机会主义都构成了内生交易费用。
  企业间达成共生组织的初始原因可能是客观的,也可能是主观的。客观的原因包括政府行政命令,自然灾害等,特别的,政府行政命令主导下的企业共生模式是国有企业重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主观的原因则包括企业间生产技术的相似性、生产产品的互补性或者相似同质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等,其中,企业间生产技术的相似性和生产产品的相似同质性会迫使双方为了获得共赢而进行集群生产,否则,企业间强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而生产产品的互补性则是企业间为了强强联合进行规模生产所进行机群生产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共生组织的内生交易费用包括:道德风险、不完全信息、机制设计、不完全合约等。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帕累托最优偏离,这与不完全信息相联系的。机制设计是指共生单元在合作中的制度约束,条例规则等。不完全合约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有些因素无法直接测度的条件下签定的合同契约。
  以中心式企业共生模式为例看,发生不完全信息和机制设计内生交易费用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中心企业将其某笔业务下包到市场上,一旦某个企业获得该笔业务的承包权,则其地位和功能即被确定,中心企业不会再去寻找其他企业,以节省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这样,获得承包权的企业在进行业务生产时会与中心企业“讨价还价”,进而就会产生不完全信息。同时,在双方达成的一系列合约中,相关机制设计也是承包权企业占有优势,因为中心企业并不完全了解承包企业的信息。
  三、共生模式的内生性交易费用稳定性定量分析
  现在运用内生交易费用进行定量分析, 对于共生模式的最大化利益,为此提出以下符号规定和假设:
  (1)本文选取三种内生交易费用为例:
  令Cn(n=1,2,3)为内生交易费用, Cp为中心企业其他费用
  C1表示不完全信息费用,C2表示机制设计费用,C3表示不完全合约费用
  并假设Cn可以测量
  (2)假设整个共生模式有1家中心企业,m家承包企业,承包企业性质相似
  S为中心企业的收入函数,u表示中心企业收入函数的其他因素
  C为中心企业的成本函数,R表示中心企业的利润函数
  Wj为第j家承包企业的利润函数j=1,2…m
  R0表示整个共生模式利益
  (3)L,K表示中心企业的人力和资本投入,l,k表示承包企业的人力和资本投入。在短期内,无论是中心企业还是承包企业,人力和资本都很难变动。一方面:企业的原有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已经有比较熟练的操作能力,并且熟悉相关规章制度等。如果引进新的员工则需要在培训等方面花费大量成本,企业不愿意轻易变动人力因素。另一方面,企业的项目资金投入都是经过严格的预算和考察的,一旦资金投入,企业不会轻易增加或者减少投入。
  假定除Cn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则函数中只有Cn可变。
  根据上述假设条件,可得到下面函数:
  中心企业的收入函数:S=f(wj,L,K,u)
  中心企业的成本函数:C=f(Cu,Cp)
  第j家承包企业的利润函数:wj =fj(l,k,Cn)
  容易得到,中心企业的利润为:R=S-C
  将已知函数带入中心企业的利润函数有:
  R=S-C=f(wj,L,K,u)-f(Cn,Cp)
   =f(fj(l,k,Cn),L,K,u)-f(Cn,Cp)
  由于已经假定除Cn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因此,将中心企业利润函数对Cn求偏导有:
  
  
  令:
  可以将中心企业利润函数改写为:
  现在对整个共生体利益函数对Cn进行求偏导:
  一般而言,企业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因此对整个共生体模式利益求最大化:
  
  
  其中:
  hj(j=1,2…m)表示第j个承包企业对中心企业的边际收入贡献。
  g(Cn)(n=1,2,3)表示Cn种内生交易费用对中心企业的成本边际增加额。
  wj(Cn)(j=1,2…m)表示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每个承包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
  hjwj(Cn)(j=1,2…m)表示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所引起的承包企业的利润增加对中心企业的收入贡献。
  由于假定除Cn之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则企业共生模式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条件是对Cn求微分,并另其一阶微分等于0,即有:
  hjwj(cn)-g(cn)+wj(cn)=0
  现在令:
  R′=hjwj(cn)-g(cn)
  表示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中心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则(1)式可转换为:
  R′=wj(cn)=0
  上述过程以内生交易费用为基础进行企业共生模式稳定性定量分析,并得出相关推导公式,在第四部分作者针对推导公式(2)展开分析。
  四、企业共生模式稳定性分类分析
  第三部分指出:如果共生模式要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R′=wj(cn)=0等式必须成立。现在对该式进行具体展开分析。
  R0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R′>0,wj(Cn)<0
  这种情况表示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中心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为负,亦即中心企业的利润随着内生交易费用的增加而减少;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每个承包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为正,亦即承包企业的利润随着内生交易费用的增加而增加。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承包企业的机会主义对策行为引起的,比如隐瞒信息,虚假报告等。换言之,承包企业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或者成本通过谈判中隐瞒信息转嫁给了中心企业,现实中这种情况通常比较少见,因为中心企业往往拥有更强的谈判资源。同时相比承包企业而言,中心企业需要更多利润以支撑其发展,所以其势必不满于内生交易费用对其利润边际增加额为负,因此这种情况下企业共生模式不稳定。
  (二) R′=0,wj(cn)=0
  这种情况表示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中心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为正,亦即中心企业的利润随着内生交易费用的增加而增加;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每个承包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为负,亦即承包企业的利润随着内生交易费用的增加而减少。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中心企业在谈判中更具有否决权产生的。市场中同类产品或者行业的承包企业相当多,近似构成完全竞争市场,因此,在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中心企业的下包业务时,承包企业总会降低自己的预期利润。在其后的业务生产过程中,中心企业可能会将许多风险转嫁给承包企业,使得(二)情况产生。通常而言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比较常见。必须要说明的是承包企业的利润随着内生交易费用增加而减少的底线为承包企业的利润等于0,只要利润大于0,共生模式是能够维持的,因此这种情况下企业共生模式相对比较稳定。
  (三) R′=wj(cn)=0
  这种情况表示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中心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为0,每单位内生交易费用对每个承包企业的利润边际增加额为0,亦即此时内生交易费用对承包企业的边际成本以及中心企业的边际利润都不产生影响。分别求解R′=0以及wj(Cn)=0,只有当二者的解相同时,企业共生模式是处于稳定状态,否则,企业共生模式是非稳定的。
  这里需要解释 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前述指出一旦某个企业获得该笔业务的承包权,则其地位和功能即被确定,中心企业不会再去寻找其他企业,以节省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此时该承包企业的费用主要来自内生性交易费用。在谈判中,虽然中心企业不能完全掌控承包企业的信息,但其更具有谈判权,因此,谈判的结果和利益总是倾向于中心企业。因此,对于同一笔内生性交易费用,其对中心企业的成本边际增加额则可能小于对承包企业的成本边际增加额。
  hj<0即第j个承包企业对中心企业的边际收入贡献小于0可能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承包企业产品供给不及时会导致中心企业生产链条中断。以中心企业链条化生产为例。假定中心企业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Hj表示中心企业生产链条上第j个环节产品,Dj表示承包企业为中心企业生产的半成品。Hm为最终产品。第一种情况即为Dj供给不及时导致整个生产链条中断,此时hj<0必然成立。
  第二,在中心企业与承包企业谈判中,由于中心企业不能完全掌控承包企业的信息,即信息会发生不对称,一旦某个企业获得承包权,承包企业就会与中心企业“讨价还价”,在这种情况下,承包企业往往能从中获利,其直接结果是中心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因此,承包企业的“讨价还价”导致中心企业的成本增加必然有hj<0成立。
  第三,市场经济中存在许多企业进行投机主义,指参与交易进行的某一方或者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率。因为通过广告或者其他途径宣传,使得其在市场中可能会产生较为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如果该投机主义企业被中心企业确定为承包企业,中心企业掌握的往往全是虚假信息,则会发生资产流失等结果。此时hj<0也有可能发生。
  另外承包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信誉受损等也可能会导致hj<0发生。
  上述分析表明企业共生模式的稳定性受企业内生交易费用的影响,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在最大可能限度上降低这种影响呢?下文笔者将给出简要分析。
  五、结论及启示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一)内生交易费用对企业共生模式的最大效益具有不确定影响效应。减少内生性交易费用对企业共生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积极作用,现实中可通过相机合约和多边议价来减少内生性交易费用。同时应加强机制设计理论研究。
  (二)对中心企业来说,要加强合约监督机制建设,广泛向中小企业进行分包业务,在有多重选择之后,中心企业的议价能力会得到提升,从而可以减少内生性交易费用。同时中心企业应该提升支配承包企业的能力。
  (三)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提升在同类行业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选择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为依附,专攻价值链上某个环节,不断扩大自身的共生价值。
  (四)积极构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要整治市场,加大市场信息透明度建设。
  
  参考文献:
  [1]钱书法,李群. 企业共生模式演进极其原因分析[J]. 经济管理,2006,(14):47~48.
  [2]袁纯清. 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青木昌彦. 模块时代[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5]黄少安. 产权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PORTER ,M.Location,competi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 Economical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4),(15~20).
  [7]Richard Larson.The Handshake between Invisible and Visible Hands [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Vol.23 , 1993 (1):87~96.
  
  作者简介:
  孙庆雷,男, 就职于泗洪质量技术监督局,研究方向:企业理论与企业技术。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倡导创造性的思维,力求有独创性、超前性和开放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2019年1月8日,利川警方通报,通过近半年的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仿冒国家机关网站制售假证诈骗案件,摧毁了一个利用互联网制售各类虚假证件的犯罪团伙。其间,专案组民警奔赴江苏、安徽、深圳等地开展统一收网行动,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捣毁地下制假证窝点2处,查扣各类印章199枚,钢印257个,待售假证613个。  一个求证电话引出线索  自2018年7月以来,利川市安监局陆续接到多个从深圳等地打来的
摘要:笔者通过多年来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工作实践,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总体要求,为规范、有序、高效推进企业国有产权改革,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试图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操作流程尽可能地作比较详细的阐述,对操作过程中的效率作一个分析和探索,供决策层和操作层参考。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总体上分为四个阶段。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操作技巧
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尤其特殊性,文章从外贸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外贸企业成本控制各个关节环节的成本控制措施,从而为我国外贸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参考
中国民族音乐的断代、脱节现象实质上是人们对本土文化在认识上的断代与脱节所致。笔者认为除了保护民间艺人外,媒体的运用以及教育模式的重组等都是使民众意识改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