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联隆重举行《学术月刊》创刊60周年主题研讨会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u89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8日上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与学术期刊建设——纪念《学术月刊》创刊60周年”研讨会。
其他文献
“新剧的发生”是学界近年出现的新命题,正逐渐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研究“新剧的发生”,就是探究20世纪初期中国戏剧的形态转型以及新的审美要求生成的过程,也是从男一个角度切入的有关中国话剧源头问题的探讨。把“新剧的发生”放在20世纪初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借用发生学的理念和方法,探讨新剧在其生成过程中各成分因子在中国戏剧现代性进程中的作用,则学生演剧迈出了中国戏剧现代性求索的第一步,改良新戏开启了中国戏剧现代性的自觉追寻,文明新戏标示着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正式发轫。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新剧的生成过程,无疑是方法论上
“古典的现代性”指的是通过古典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来克服现代性危机的思路,在西方以人文主义传统为代表。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经历了从学术活动、教育理念到社会批判思潮的一系列转化,并且在18、19世纪的现代性批判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英国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借助现代哲学和艺术史理论的思想资源,实践了一种倚重艺术史的人文主义教育模式,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的现代性思想。今天,克拉克及其所代表的古典现代性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文化现代性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当下的人文主义教育。
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地质学界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这场争论自李四光1921年宣称在华北发现相关遗迹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31年,李四光关于庐山冰川遗迹的重要发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以苏格兰地质学家巴尔博最具代表性。作为早期中国地质事业的“客卿”,巴尔博早在1920年代即来华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学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1934年,身在美国的巴氏再度受邀来华参加长江流域新生代地质考察,并与李四光就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一问题展开论辩,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反映了地质调查所中外
从1938至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筹设、主导了“著作发明及美术奖励”。该奖所建立的“客观学术”评审机制,堪称典范。但是,其运作过程还存在诸多争议和矛盾。矛盾的正面价值在于,它们反映了“广义民族主义”情绪的决定性力量以及“广义政治”的考量。从事实和逻辑来说.民族主义作为充分条件推动着奖项的各个阶段;与此同时,奖项中“著作类”所出现的批评意见、特殊案例、分类异常等,仍旧是为了满足民族主义这个必要条件。如果将民族主义视为泛政治领域的一个要素,那么,该学术奖的实践表明,至少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客观学术
所谓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对自己教学的感受和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问课是一门反思性教学艺术,问课应该成为高中地理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在问课中感知学生的学,在问课中修正自己的教;在问课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在问课中促进学生的成长。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用题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一看到应用题就眉头紧皱,列不出算式。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历史哲学”在传统史学近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该名词不属于传统汉语资源,是清末舶自日本的新词,在中文语境中最初出现是1900年左右。其源头可追溯至威尔逊、弗林特的“philosophyofhistory”,前者表征伏尔泰《风俗论》的历史叙事模式,后者指称以哲学思维解释历史。19世纪末,威尔逊、弗林特之书传至日本,分别由铃置仓次郎、家永丰吉译为和文。铃置、家永笔下的“历史哲学”是经盛行日本的文明史话语规训的新概念,并掺杂“脱亚入欧”的政治隐喻。1900年前后,铃置、家永的“历史哲学”,由康、梁一派引入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
传统社会子孙有“自置财产权”。保护这一权利的法律,萌芽于唐,产生于宋,元因袭,明清虽无国家法,但清代一些地方习俗与司法均承认该权利。“同居共财”制度因财产权不明晰,易均富成贫,子弟争讼,促使宋廷于景祜四年颁布前述法律。之所以立此法维护“同居共财”,缘于其为王朝政治合法性基础,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此法将“非因祖父母财及因官自置财产”授予子孙,即以承认其“自置财产权”激励效率,而“共财”即父祖之产则可保障亲情伦理,两者得以适当兼顾。这些功能和国家赋役渐次从田、子孙立户管制渐次宽松,及家庭成员适当分享习俗等